我滴个龟龟!没想到龟还可以长成这样......
2024-11-13 273
说明一点,标题中所说的“常见”,就是指我见过。连我一个客居青岛的外地老巴子都见过,说它“常见”似乎也不算冤枉。OK,闲言碎语不多讲,这就开始了。
脉红螺,摄于团岛农贸市场
1、脉红螺/Rapana venosa,又名红皱岩螺(这倒霉名字离“阎罗”不远)。能长到很大,壳色黄褐,壳口较大,内面杏红色,有些地方叫它“红里子”。个大肉厚,可白灼可爆炒(螺片),青岛人珍爱之,但各地偏好不同,在大连等地就不招人待见。
卡民氏峨螺,摄于埠西海鲜市场
2、卡民氏峨螺/Neptunea cumingii,也叫香螺,但不是青岛语境中的“香螺”。个头堪与脉红螺相比,但螺壳狭长,壳口较小,内面白色。该种是大连银心目中的No.1,在青岛却恰好相反,少有人爱吃,饭店也基本不收。两地在海螺的问题上尖锐对立,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扁玉螺,摄于青岛湛山前海
3、扁玉螺/Neverita didyma,青岛呼为“香螺”。螺壳呈半球形,螺塔低矮,壳顶几乎没有什么凸起,非常对得起“扁”字,真的很扁。或白灼或酱爆均可,有些人特别喜欢吃它的“黄”。我个人认为肉质偏硬,不是特别喜欢。
广大扁玉螺,摄于团岛农贸市场
4、广大扁玉螺/Neverita reiniana,和扁玉螺相似,也是近半球形的螺壳,但螺塔较高,壳顶略尖,螺壳颜色呈棕红色。该种一般也被包括在“香螺”之内,不细看还真以为和扁玉螺是同一个东西。据老青岛人说,这玩意儿在几十年前是没有的,可能是外来种。
微黄扁玉螺,摄于团岛农贸市场
5、微黄镰玉螺/Polinices fortunei,和以上两种玉螺相比,壳顶最为尖锐,颜色也有明显差异,外观和淡水的田螺很接近。该种并没有被囊括在“香螺”之内,但俗名到底叫啥我也没搞清楚,听说在三种玉螺中最好吃,不过也较为少见。
泥螺,摄于家乐福超市
6、泥螺/Bullacta exarata,黏糊糊滑溜溜长得像鼻涕一样的东西。身体不能完全缩入壳内,像陆生蜗牛一样无厣。广布于南北沿海,栖息于内湾潮间带泥沙滩上,青岛也有,俗称“迷板”或“泥马”。南方部分地区尤为钟爱泥螺,但在青岛只能算小众食品,爱吃的不多。
短滨螺(或混有单齿螺),摄于团岛农贸市场
7、短滨螺/Littorina brevicula,俗称香波螺,常在潮间带礁石上密集扎堆。虽然个头不大,但据说非常鲜美,闲着没事儿吃着玩还是可以的,白灼就行。
朝鲜花冠小月螺,图片来源于网络
8、朝鲜花冠小月螺/Lunella correensis,螺壳近球形,螺口有个鼓起来的石灰质的“厣”,青岛海滩常见。肉小,有时有点发苦,挺好吃的,可以吃着玩。另有近缘种粒花冠小月螺,青岛本地不产,但市场上偶尔可见到,螺壳有瘤状结节,略。
锈凹螺,摄于埠西海鲜市场
9、锈凹螺/Chlorostoma rustica,俗名“偏腚波螺”,贝壳呈圆锥形,略似马蹄,壳质坚厚,壳顶稍尖。栖息于潮间带下区至5米水深的礁石上或岩石间,以足附着生活。可短距离移动。个头和短滨螺、朝鲜花冠小月螺差相仿佛,也就是吃着玩罢了。
疣荔枝螺,摄于团岛农贸市场
10、疣荔枝螺/Reishia clavigera,螺壳呈纺锤形,壳质坚厚,因多疣状突起而得名。我国沿海均有分布,黄海、渤海数量较多。白灼或涮着吃,稍有辣味,故俗称“辣螺”或“辣波螺”。很多人就喜欢它的辣味,也有人完全不爱。
纵肋织纹螺,摄于团岛农贸市场
11、纵肋织纹螺/Nassarius variciferus,即青岛的“海瓜子”,螺壳呈圆锥形,就像一枚瓜子。每一螺层上通常生有1~2条粗大的纵肿脉,故名。通常炒着吃,要炒到螺肉半露才好,口感脆嫩,味道极鲜,配合青啤最是消暑佳品。
滩栖螺
12、滩栖螺/Battillaria spp.,经常多种混售,具体种类不敢认。生活于潮间带泥沙滩,通常煮熟后凉拌或辣炒,肉不多,须拗断尾部,然后从螺口部“吸食”,好像民间称“chu波螺”或“吸波螺”。外观有点脏兮兮的,我是没兴趣和耐心吃这玩意儿。
棒锥螺
13、锥螺,可能是棒锥螺/Turritella terebra,多数来自于外地,民间亦误称其为“钉螺”。一般也是煮熟后凉拌,吃法和滩栖螺相同,可食性并不强,不过咂摸一下鲜味儿罢了。价格非常便宜,以至于连我这样的穷人都因自重身份而不好意思买......
方斑东风螺,图片来自于网络
14、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亦称花螺、海猪螺,贝壳呈长卵形,壳表光滑,壳皮下面为黄白色,具有长方形的紫褐或红褐色斑块。多产于南方海域,养殖量很大,青岛市面上偶尔可见,活体也有。据说肉味鲜美,东南亚一带最喜欢这类小螺。
深沟东风螺,摄于利群超市
15、深沟东风螺/Babylonia spirata,螺壳大部分褐色,看上去不如方斑东风螺清爽。原产于印度尼西亚,中国海域没有。一般以辣味小凉菜的面目出现在超市食品柜中,我买过几次,口感味道都还不错,适合下酒。
皮氏蛾螺,图片来自于网络
16、皮氏蛾螺/Volutharpa perryi,俗名“黏咕噜”,易与泥螺混淆。也有人叫它“假鲍鱼(贾宝玉?)”,胶州一带则称之为喊它“老婆子jue(脚)”----这名字就有内味儿了,还能吃得下去不?且腹足常污迹斑斑,还是个不爱洗jue的老婆子。好不好吃不敢说,没品尝过。
皱纹盘鲍,摄于小港
写到煞尾处,发现还漏了一个重量级大咖,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即贵为海八珍之一的鲍鱼。虽然鲍鱼亦属螺类,但人们一般并不以螺视之,很自觉地就高看一眼,就用它来结尾吧。Over。
以上内容由办公区教程网摘抄自中国科普网可供大家参考!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