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滴个龟龟!没想到龟还可以长成这样......
2024-11-13 273
在古籍中,以黑白造型示人的动物,除了永州之蛇,蜀中的熊猫,还有一种就是神奇的貘了。陆生动物中,黑白这种配色本就并不常见,还长着一个比猪长、比象短的大鼻子,如此有特色的动物,古人认为它自带多种不可思议Buff也就不奇怪了(古代文献中记载的貘,其实比较混乱,不能确认是貘,也有人认为是大熊猫 ,目前还尚未有定论)。
黑白相间的马来貘(Tapirus indicus),特征十分明显。图:Masteraah/Wikimedia Commons象鼻犀目?那是啥模样啊
白居易写过一篇《貘屏赞》,描述的是一件绘有貘的屏风,其中对貘是这样描写的:“貘者,象鼻犀目,牛尾虎足,生于南方山谷中。寝其毗辟瘟,图其形辟邪......按山海经,此兽食铁与铜,不食他物”。
象鼻犀目这个描述很形象地写出了貘科动物的特点,就是那个半长不短的大鼻子,这个鼻子宛如名片一般,几乎不会让人错认。
因为长相奇特,貘被认为是祥瑞神兽,人们说在它身边睡觉可以祛除疾病,挂上它的画像还能辟邪。郭璞在《尔雅》注中提到貘是“黑白驳”,让我想到了现生貘科动物中唯一黑白配色的马来貘。
貘这种动物在古代就被我们的先人所熟识。不过有的人或许就要问了:“二猪老师,貘是生活在热带的动物,我们中国境内并没有马来貘啊?”
这就要从气候变迁说起了,大概在3000年前左右的商周时代,气候要比现在温暖湿润得多,当时河南一带的气候,应该和今天的云南广西南部类似,在中原大地上漫步着苏门犀、亚洲象等典型的热带动物,其中也有貘。
在商周墓葬中出土的青铜器里,就有一些明显是按照貘的形象制造的,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当时的人们非常熟悉貘这种动物。
《后汉书·哀牢夷传》中提到当地(也就是今天云南的西南部)产貘兽,司马相如《上林赋》中也有“其兽则旄貘嫠,沈牛麈麋”的句子。后来由于气候从湿热逐渐变得干冷,貘、犀、象这类喜欢热带气候的大型动物分布逐渐南移,从大家的视野里消失了。
食梦神兽,走红日本
《说文解字》中曾记载:“貘,似熊而黄黑色,出蜀中”。这说明在汉代,四川地区还有不少野生貘存在。不过这个黄黑色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马来貘的配色应该是黑白色,这里为什么写成了黄黑呢?后来我去动物园看熊猫时有了重大发现,有些熊猫坐了一屁股土也许还蹭上了点翔,那身上的白色看着就跟黄色似的。也许告诉许慎貘长相的那个人,看到的就是一头刚蹭了一屁股土和翔的“脏貘”。
《貘屏赞》传到日本,久而久之出现了食梦貘的传说。著名浮世绘画家葛饰北斋将《食梦貘》画成一种身体像野猪,长着熊的爪子并且有一条半长不短鼻子的怪物,而这张浮世绘也成了最为有名的食梦貘形象之一。
在日本,貘也被作为能给人们祛除厄运的祥瑞,江户时代开始,人们会佩戴绘有食梦貘形象的“貘牌”,还有一种“貘枕”,人们认为如果枕着这种枕头睡觉,会睡得格外安稳,噩梦会被食梦貘吞噬,噩运也会随之消失,这其实就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寄托。
貘是从什么时候消失的?
到了唐宋,貘等热带动物的分布线已经南移到秦岭以南的地区,北方完全见不到它们了。再到明清两朝,大型热带动物的分布线也逐渐退到我国西南边境一带。随着人口增长,大片森林被砍伐改为耕地,到了近现代,犀牛几乎从我国境内完全消失,亚洲象也仅剩下不多的几个小种群,而曾经生活在我国的马来貘,就这样销声匿迹了。
貘在中国的消亡,和它所在的古老类群:奇蹄目动物的衰落非常相像,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上,这个类群曾经演化出许多种长相奇特、习性各异的物种,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植食动物,但随着环境的改变以及其他类群的崛起等众多原因,现生奇蹄目仅剩下犀、马和貘三科,寥寥数个物种,成为这个曾经显赫一时的种群仅存的血脉。
现生貘类共有五种,分别是马来貘、南美貘、中美貘、山貘和卡波马尼貘,它们是奇蹄动物中最不为人们了解的类群,最小的一种卡波马尼貘直到2013年才被命名。貘延续着奇蹄类先祖那种在密林中宛如隐士一般的生活方式,顽强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被驱赶的貘
去年八月下旬的一个夜晚,我在微信群里看到这样一条视频:动物园的饲养员,用棍子驱赶一头貘回笼舍,貘一步三晃不愿意回去,最初饲养员还用棍或捅或搒貘的臀部,但是后来,貘的屁股上狠狠挨了一下,直叫唤,好像是被打疼了似的往回缩,紧接着脑袋也被狠揍了两下。
当天我把视频发到微博上,有好多网友给我留言。不少人心疼动物,但有一些评论,认为我是爱心泛滥,说动物不听话,打两下也是正常的,我们老家赶牛/猪/驴,都是这样的;还有人说,你又不是它(貘),你怎么知道它疼呢,它皮那么厚。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对动物的行为研究,得知它的情感和状态,比如这头貘,看它走路的样子,可能腿有伤病,或者年纪比较大了,挨棍子时它叫了出来,应该是被打疼了。当然,我不是专业饲养员,判断未必那么准确,但我觉得看到一个生命在遭受不该有的痛楚时,总要有些怜悯之心。
毕竟,对于那些和自己毫无关系的生命怀有尊敬,才是文明应有的样子。
以上内容由办公区教程网摘抄自中国科普网可供大家参考!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