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滴个龟龟!没想到龟还可以长成这样......
2024-11-13 272
多数的鸮形目鸟类适应了夜间出没的捕食生活,隐匿的习性和特征鲜明的外表,也使得它们给人类留下了相当深刻甚至截然对立的印象。或许,再没有别的鸟类会激发出我们如此复杂的情绪了。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一方面会将鸮类视为具有灵性、乃至智慧的象征(比如纵纹腹小鸮Athene noctua,属名是拉丁文“雅典娜”的意思,猫头鹰是雅典娜的圣物),另一方面又认为它们代表着阴森可怖,甚至死亡。
妇好墓鸮尊。图片:Greg kf / Wikipedia
鬼吼鬼叫的小不点
我们今天的主角鬼鸮(Aegolius funereus),本是生活在北半球北部针叶林里的一种小型鸮类。为什么它的名字里会带有个“鬼”字呢?从学名来看,其属名Aegolius源自希腊文,就指某种鸮(但最初很有可能并不是指的鬼鸮),而种本名源自拉丁文,指葬礼。在欧洲常用的英文名是Tengmalm’s Owl,这是为了纪念瑞典医生及博物学家Peter GustafTengmalm。Tengmalm在乌普萨拉等地执业行医,对鸮类抱有很大兴趣,撰写了专门的文章,对林奈提出的鸮类分类进行了修订。而在北美等欧洲以外的地区,鬼鸮的英文名更常被称作Boreal(北方的) Owl,自然反映了它们所生活的北境之地。
Richar Lydekker绘制的鬼鸮。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鬼鸮的典型叫声为一连串逐渐加强的poo音,由5至7个单音节,有时重复的音节还会更多。繁殖季节时,鬼鸮会不断地叫上20分钟才停歇一下,而且可以持续两到三个小时。也许,正是这难以名状的叫声,配搭上夜晚的黑暗气氛,才是鬼鸮学名和中文名里不祥字眼的由来。
在全世界现生的一万多种鸟类里面,也只有鬼鸮属成员的中文名里带有“鬼”字。然而,但凡见过它们长什么样,你都很难不用“可爱”一词来形容这些身长不过18~27厘米的小家伙。除了鬼鸮之外,该属现存还有三种:见于北美的棕榈鬼鸮(A. acadicus)、生活在南美洲北部的无斑棕榈鬼鸮(A. ridgwayi)和分布相对更靠南的黄额鬼鸮(A. harrisii)。而在北大西洋上的百慕大群岛,还曾有过一种百慕大鬼鸮(A. gradyi),但已经于1623年左右灭绝了。
“说我可爱!”图片:Greg Schechter / Wikimedia Commons
说起来,棕榈鬼鸮的中文名其实也很有些无厘头。在北美大陆上,繁殖期棕榈鬼鸮多生活在其分布区北部的针叶林当中,越冬时南移,可能出现于有合适隐蔽和捕食场所的各类环境。真是没办法把它们的形象,跟代表南方热带风情的棕榈联系在一起,其中文名里“棕榈”一词的由来令人费解,如果哪位读者知道确切出处的话,还请不吝赐教。不过,棕榈鬼鸮的英文名Saw-whet Owl倒的确是源自其叫声,saw意为锯子,whet指磨,是形容它们粗糙刺耳的叫声让人联想起在锉刀上打磨锯子的声音。
棕榈鬼鸮的幼鸟。图片:Kathy & Sam / Wikimedia Commons
给小萌物送套房
我第一次见到鬼鸮,是在甘肃南部的某个保护区,这里是我们研究组长期开展野外工作的地方。为了研究当地鸮类的繁殖生物学,我们在林子里挂了数以百计大小不一的人工巢箱,期望能吸引来住客。定期检查各个巢箱,一旦发现有鸮类入住,就可以方便地获取相关数据了。
森林中生活的鸮类都属于次级洞巢鸟,自然条件下,它们在天然形成的孔隙或是其他鸟类(如啄木鸟)的洞巢里繁殖。人工巢箱能够为鸮类提供更多的选择,而其设计和挂设的位置也自有讲究。根据希望吸引来住客种类的体型大小,准备相应的巢箱开口尺寸。对于鬼鸮来说,多选择直径为8厘米左右的圆形开口,这样既能方便鬼鸮进出,也能防止较大型的天敌袭扰。同时,木质巢箱的外部还通常会附上树皮,使其显得更为自然,也有助于吸引鸮类入住。
巢箱里的鬼鸮。图片:熊猫竹子
5月下旬已临近当地鬼鸮繁殖季的尾声了,即便有着巢箱的助攻,能见到鬼鸮的机会其实也不大了。组里的老师体谅我们远道而来想看鬼鸮的心情,还是决定带大家去碰碰运气。不出所料,最先找到的几个巢箱里的鬼鸮都已经离巢了。不得已,我们只好向林子深处走去。来到一条小路边的陡坡时,老师告诉我们路下边林子里的巢箱就是最后的机会了。如果这里还找不到,今年已经发现的鬼鸮繁殖对就都出巢了。
嗯?有问题吗?图片:Геннадий / inaturalist
怀着忐忑而复杂的心情,自己朝着一个巢箱走下了斜坡。巢箱挂在离地面两三米以上的高度,我正在想要如何才能看得到里面的情况,只见经验丰富的老师走到树下,用手轻轻的在树皮上扒拉了几下。突然,一个身影毫无征兆地就出现在了巢箱的洞口。一双大大的眼睛,两眼间有着V字形的白色纹路,头周围一圈深色羽毛勾勒出了明显的面盘,面盘上间杂着白色的羽毛。正是鬼鸮本鸮无疑了!所有人都开心得不行。
其实“鬼”更怕人
鬼鸮主要以森林里的小型啮齿动物为食,由于这些动物本身存在着年际的种群波动变化,鬼鸮的居留状态也会随着食物来源的变化而不同。在食物充足的年份里,它们往往会是当地的留鸟,而在食物发生短缺的时候,它们则会开始游荡。鬼鸮有着明显的性二型,雌鸟的平均体重要比雄鸟大将近30%,因此不同性别的移动模式还有着很大的差别。在芬兰进行的研究表明,雌鸟繁殖期之后离开巢的扩散距离可达580千米,而雄鸟的扩散却很少离巢超过5千米。遇到食物短缺时,瑞典境内超过一半的雌性鬼鸮都会开始游荡生活。
从树洞里冒出头的鬼鸮。图片:admss / inaturalist
在鬼鸮生活的大部分北方针叶林里,人类活动相对较少,所以它们的状况目前看起来还算稳定。不过,人为原因对森林的砍伐和破坏,会直接导致鬼鸮栖息地的丧失及破碎化。而且,高纬度地区毁林之后留下的荒地,会给啮齿动物提供更理想的生活环境,猎物的增多会吸引来如长尾林鸮(Strix uralensis)、灰林鸮(S. aluco)这样的大中型鸮类,使得鬼鸮面临更大的被捕食压力。
灰林鸮:我是一种凶禽!图片:Åsa Berndtsson / Wikimedia Commons
同时,作为较为专一的小型兽类捕食者,鬼鸮也容易受到灭鼠药物的二次伤害。在我们组的研究地点,当地人会收割箭竹做成扫帚售卖,箭竹割掉之后留下的锋利竹茬对鬼鸮也是不小的威胁。我们就曾记录到好几次成鸟或出巢幼鸟被竹茬所伤导致死亡的案例。
鬼鸮这么可爱,却被我们取了如此“暗黑”的名字。而对于它们来说,人类才是真正可怕而又不祥的存在吧?
以上内容由办公区教程网摘抄自中国科普网可供大家参考!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