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江豚“迁地保护”,为何被迁去海洋馆?......
2024-11-13 85
前两天,在微博上有一种水果突然火了,大部分北方人,甚至华中地区的人都表示从没见过这玩意。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我就不让大家投票了(就算投票,正确率肯定也很感人),直接公布答案——这种水果叫做黄皮,或者黄皮子。
不是黄皮子坟那个黄皮子,那是动物。估计我们的多半读者也没吃过这家伙,没吃过不要紧,我们来说一说。博物嘛,格物致知,看就当吃。
黄皮熟了,冲!
没有地位,名字都很糊弄
黄皮听起来像个俗名,然而它的大名还就叫黄皮,通俗易懂,十分糊弄。足见它在历史上并没有引起什么重视,否则别说生在在南方,就是生长在南亚、南美,什么榴莲、鲍鱼果,北方人照样能吃到。
这主要是赖黄皮自己,个儿小,吃着麻烦。味道嘛,酸甜,还有点苦,还有点香料那种“辛”的感觉。当然,随着栽培选育,有些品种味道好起来了,这个后面说。
黄皮
黄皮的花
图片来源:plantsnews
先来看看古人怎么说黄皮的。《八闽通志》把黄皮称作黄檀子,《广东通志》则是叫做黄弹子,《本草求原》把黄皮称为金弹子,名字起得都同样糊弄,也很不统一,地位可见一斑。
《岭南杂记》说的比较细:“黄皮果大如龙眼……瓤白如猪肪。有青核数枚,酸涩不成味,久之少甘……小儿嗜之。”翻译过来就是:这东西又酸又涩,不叫个水果,你要非说它甜吧,多咂么会儿也有点。反正成年人谁吃它啊!
在水果普遍难吃而缺少的古代,黄皮都混不上个成人食品,我还能说啥呢?
事实上,黄皮在古代典籍中,主要是以药的身份出现的。它的果、皮、核,甚至根都入药。
作为橘子、柚子的亲戚,同为芸香科的黄皮也充满着酸辛味道的挥发油,这是古人从自然界中难以获得的东西,用来开胃解暑助消化还是靠谱的。
黄皮的核长的很有型,含油率很高
图片来源:plantsnews
不过因为缺少芸香科部分物种特有的“汁胞”(就是果粒橙的那些“果粒”),黄皮肉的口感和橘子、柚子甚至金橘都差异明显,没有这些大哥美味多汁的特点,倒是有点像酸的龙眼或者葡萄。
啥?这不是龙眼吗?
既然说到龙眼,我先放张图,你来看看分别是什么。
来,投票!
左侧是黄皮,右侧是龙眼
黄皮和龙眼确实非常相似。加之两者的产区都是两广、海南、云南等最南的省份,所以在生活里被错认是相当容易的事。
其实仔细看,它们的区别是很大的。黄皮是芸香科的,本质上是个“小橘子”,它的种子是“橘子籽”而不是“荔枝核”样子。黄皮的皮有一点毛,和龙眼鳞片状的干皮也不一样。最好区分的是叶子,两者虽然都是羽状复叶,但是一奇一偶,区别明显。啥?忘了奇数羽状复叶和偶数羽状复叶的区别了?唉,看图!
奇数羽状复叶和偶数羽状复叶
灵魂画手:老信
看了我的灵魂画作就明白了吧,黄皮是奇数羽状复叶,这一大串叶子的尖尖上有一片小叶,龙眼就没有这一片,像个“非”字。
还有人会弄混黄皮和金橘(大名金柑),这两者其实也好分辨,金橘是单叶,果也是单生或者两三个挤在一起,不是黄皮这样一大嘟噜。果子就更明显了,金橘皮橙色,里面有汁胞;黄皮倒更像龙眼,胳膊肘往外拐。
金橘明显是橘子的至亲
其实,还有一种水果更容易和黄皮弄混,只是我们不熟悉,这就是泰国名产龙宫果(国内也叫龙贡果、龙功果、榔色果等),拉丁文名叫Lansium domesticum,而黄皮的拉丁文名叫Clausena lansium。
发现什么了吗?对,黄皮的种加词就是龙宫果属(也译作榔色木属、㭴木属)的属名。
泰国皇室喜欢吃的龙宫果,它果肉分瓣,容易区分
图片来源:Ahmad Fuad Morad
这在生物命名上不稀奇。比如有一种常见的野草叫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而黄耆属有一种叫Astragalus melilotoides,就是因为它长的像草木樨,所以它的中文名也叫“草木犀状黄耆”。所以,如果直译,黄皮应该叫“龙宫果状黄皮”,只是我们久有中文称呼,就不用译名了。可见,连给它命名的植物学家都觉得黄皮和龙宫果像。
龙宫果属于楝科,龙眼属于无患子科,黄皮属于芸香科。在最新的植物分类系统中,它们都被归入了新的无患子目,大概算是出了五辈儿的亲戚了。毕竟是亲戚,几百万年前是一家,有连相的地方。
爱吃吃,不爱吃做酱
黄皮虽然不像苹果、桃、荔枝那样香甜可口,也酸甜可爱。尤其对于亚热带地区的人来讲,甜果太腻,倒是黄皮来得清新。所谓“饥食荔枝,饱食黄皮”,当零嘴儿吃吃蛮好。
鲜嫩的黄皮
何况随着品种的选育,黄皮也变得丰富美味起来。比如最著名的鸡心黄皮,果子长圆形,味道酸中带甜,最受欢迎;还有一种甜黄皮,其实名不符实,最多叫“不酸黄皮”,它不酸,也不甜,基本没味;黑黄皮、贵妃黄皮也是近年热门的品种;还有一种紫黄皮,从里到外都是紫的,不过味道和老品种没啥差异,酸涩还是酸涩的。也许在老广西眼里,不酸涩的黄皮还不好吃呢。
紫黄皮
图片来源:plantnews
黄皮也有无核的品种,而且不是现在选育的。在1960年,广东省水果资源普查时,发现郁南一栋始建于民国初期的“幹圜”别墅里种了两株黄皮树,果子天然无核,这就是现在各种无核黄皮的祖宗。
只不过无核黄皮虽然省事,但是味道还不如普通品种,更适合做酱、做蜜饯。
无核黄皮
图片来源:wikipedia
要说两广人民有多爱吃黄皮,倒也说不上,倒是黄皮酱,是很多人的美味记忆。
据说黄皮做酱始于清早期,到清光绪年间,名气渐大。广西的“土皇上”桂系军阀陆荣廷最喜欢吃狗肉,每食必蘸黄皮酱。
这位大帅亲自带货,南宁黄皮酱盛况空前,当时南宁经营黄皮酱的店铺达百家之多,还出现了“万利酱园”和“大盛祥酱园”两家垄断企业,可以想象那是多么风靡。
黄皮酱淋在肠粉上,风味俱佳。
据说有一次陆荣廷大宴宾客,偏偏手下人忘了准备黄皮酱,陆大帅差点砍人。想想也是,要是哪天麦当劳给我薯条的同时说没番茄酱了,我也肯定崩溃。
除了做酱,黄皮当然还可以做奶茶,酸酸甜甜,味道还不错。
某书上的黄皮奶茶
今天的内容讲完了。现在正在某宝搜黄皮、黄皮酱、龙宫果的人,让我在评论里看到你们。
撰文 | 信浮沉
图片 | 图虫创意、123rf
微信编辑 | 阿什么爽
来源 | 博物
以上内容由办公区教程网摘抄自中国科普网可供大家参考!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