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失眠的发生与不良的睡眠卫生习惯和睡眠环境有关。了解睡眠卫生知识,找出并改正不良的睡眠卫生习惯,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可有效地改善睡眠。......
2024-11-13 189
干饭人,干饭魂,干饭都是人上人!网络最近流传的这句话,真是完美地表述了吃货们的心声。
但是干饭容易一不小心就吃撑了肚子。
没事!松松裤腰带,瞬间就能轻松好多。
然而,身边总有声音会提醒:饭后不能松裤腰带,会导致胃下垂。
饭后松裤腰带,会导致胃下垂?以后还能不能快乐地“干饭”了?
其实,饭后松裤腰带,会导致胃下垂只是一种“臆想”,胃下垂和松裤腰带并没有直接关系。不然,腰带生产厂商可不都得乐疯了......
为了证明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胃是如何“悬挂”在腹腔中的......
01
胃由腹肌及韧带固定
一般来说,人体正常腹腔内,各个脏器位置的固定主要靠三个因素:
1、横膈的位置和膈肌的活动力;
2、腹肌力量, 腹壁脂肪层厚度的作用;
3、邻近脏器或某些相关韧带的固定作用。
拿胃来说,其上方为横膈(分割腹腔和胸腔之间的一层肌肉和韧带),前下部接触腹壁肌层,周围有胃-膈、胃-肝、胃-脾和胃-结肠等韧带固定。这是我们的胃在生理状态下能够保持正常位置的原因,和腰带没有关系。
胃的韧带
当然,受各种情况影响,胃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移动,但这种移动仅仅是很轻微极小距离,达不到胃下垂的程度。
02
胃下垂是胃的位置异常
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的位置降低,下缘达到盆腔。医学上通常定义为胃小弯弧线最低点低于髂嵴连线水平(需要借助X线检查确定)。
胃下垂的诊断
胃下垂的发生多是由于横膈肌悬吊力不足,胃相关韧带功能减退,腹内压下降,腹肌松弛等因素。
也有研究认为与胃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神经麻痹会使得胃消化能力减弱,胃内容物潴留不能有效排入肠道,长期重力作用下,肌肉松弛、韧带拉长,胃位置逐渐下降。
胃下垂不仅仅是指胃的位置下移,它还伴随着一系列的症状。
轻度下垂者一般无症状,也无需特殊处理。
下垂明显者会有饭后饱胀不适感,以及恶心、呕吐、厌食、便秘等,有时腹部还会有隐隐隐的痛感。
长期胃下垂者常出现低血压、贫血、头晕、心悸等症状。
03
胃下垂好发人群
胃下垂多发生于瘦长体型或者患有某些消耗性疾病导致进行性消瘦的人。这些人群胸廓瘦小,胸壁脂肪薄,胃张力低,容易松弛拉长,发生胃下垂。(减肥的人注意啦,不能过分控制体重)
长期精神不佳也是诱因。大脑过度疲劳,强烈的神经刺激和情绪波动不断作用于大脑皮层,使皮层和皮层下中枢功能失调,影响胃张力,导致胃下垂。
此外,生育次数较多的妇女,经常暴饮暴食,饭后剧烈运动,长期从事站立工作或卧床少动的人,都是胃下垂的好发人群。
04
预防以功能锻炼和饮食调节为主
如何预防胃下垂呢?
①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能暴饮暴食、过饥过饱,要少食多餐、营养均衡、细嚼慢咽,不仅有利于消化吸收,还能增强胃蠕动和促进排空。
②多吃一些细软、易消化食物,少吃干硬、不消化、冷硬、辛辣刺激等食物,减少对胃粘膜的损伤和对肠胃的刺激。
健康饮食
③不要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在进食后不要立即参加剧烈活动以及重体力劳动,饭后可以适当散步。
④加强体育锻炼,适量多做仰卧起坐、俯卧撑等运动增强腹肌和韧带的力量。
仰卧起坐
⑤保持乐观心态,调节郁闷、暴怒的情绪,学会放松,作息规律,睡眠充足。
⑥如果已经患有慢性消化类疾病,应积极就诊、听从医嘱治疗,预防胃下垂的发生。
胃下垂是消化系统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生的主要是与胃相关联的肌肉和韧带松弛,与饭后松裤腰带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吃货们可以安心“干饭”了。
但是,也要注意不能肆无忌惮的去当“大胃王”,还是要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
参考文献:
[1]丁雷. 胃下垂的临床研究进展[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
[2]赵建新,甫尔瓦·乔龙巴特.胃下垂病理研究与治疗[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3):195-196.
[3]唐志鹏.胃下垂诊疗指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0):125-126.
[4]金国际.胃下垂的X线诊断[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1):1025-1026.
[5]柯晓,王敏,唐旭东,赵培琳,陈敏琴,温艳东,王凤云,吕林.消化系统常见病胃下垂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01):283-286.
END
审核专家:武新胜,解放军第三七一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生。
蝌蚪五线谱原创文章/转载注明来源
责编/小西途说
以上内容由办公区教程网摘抄自中国科普网可供大家参考!
相关文章
很多失眠的发生与不良的睡眠卫生习惯和睡眠环境有关。了解睡眠卫生知识,找出并改正不良的睡眠卫生习惯,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可有效地改善睡眠。......
2024-11-13 189
正确洗手,消除手上细菌 《礼记·玉藻》记载“日五盥,沐稷而靧粱。”可见,中国古代就开始重视洗手了。现代科学也强调正确的六步洗手法,才能真正消除手上的细菌。 尤其现在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更要注意手卫......
2024-11-13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