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毅力号”登陆火星,它与天问一号区别在哪?......
2024-11-12 116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以人力跨越浩瀚汪洋
造船与航海技术不可或缺
展览的“联通大洋”板块,便为我们介绍了
这些成就中国航海事业的大厦之基
今日主角
就是来自6000年前的造船与航海技术结晶
—— 田螺山木桨
赏·木桨细貌
■ 新石器时代田螺山木桨
中国航海博物馆藏
----------------------------------------------------
『大海就在那:中国古代航海文物大展』第一版块“联通大洋”,展示有一支田螺山遗址出土的木桨。
田螺山木桨细节展示
木桨整器磨光,小圆柄,桨叶长而扁平,起中脊,横断面呈菱形,头端尖似矛。桨长柄中段近方体,尾端大,略呈长方形,柄与桨叶交界处变厚,单面呈瘤状凸出。从器型来看,当时木桨制造技术已十分成熟。
田螺山木桨出土情况
析·木桨由来
桨,古代称为“楫”。
《说文解字》里提到,“楫,舟擢也。”“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说的正是古人用有段石锛等造船工具剖凿木头制成小船、削砍木头制成船桨的故事。
小珠山遗址出土的有段石锛
辽宁省博物馆藏
船桨作为一种划船工具,其形态在数千年间基本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一般来说,桨的上端为圆杆,利于手握,叫握杆;其下端为板状,名桨板,用以拨水,并通过水的反作用力使船前进。独木舟和木桨为当时的交通运输带来了极大便利。
探·文化渊源
田螺山遗址属河姆渡文化早期,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市三七市镇相岙村,地处姚江谷地北侧低丘环绕的小盆地中部,北面横亘四明山的支脉翠屏山,东距海岸30-40公里,西南距河姆渡遗址约7公里。该遗址围绕田螺山分布,周围是大片低平湿软的稻田(海拔2.3米)。经钻探,遗址面积为30000多平方米,在地下2-3米深处埋藏着距今六、七千年的一个完整古村落,其存在的时间跨度在1500年以上。
田螺山遗址出土的半成品木桨
田螺山遗址出土了近30件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木桨,其中多数比较完整,且大部分出土于河岸附近。由此可知,通过水路驾舟出行是当时东南沿海地区主要的交通方式。遗址的发掘实现了河姆渡文化早期遗址在姚江流域空间分布上“由点成线,再到面”的历史跨越,与其他环杭州湾新石器时期考古学文化一起,连缀出早期人类航行的历史轨迹。
跨湖桥遗址出土的独木舟
木桨常伴着独木舟一起出土。除田螺山遗址,跨湖桥遗址、良渚文化等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也都发现了独木舟、木桨等航行用具。在独木舟分布区域的湖边,还常发现外木桩等固定工具,共同向世人展示当时的航运状况。
参考文献 |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萧山博物馆:《跨湖桥》,文物出版社,2004年
朱乃诚:《论跨湖桥文化独木舟的年代》,载《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刊(第八辑)》,科学出版社,2006年
孙国平等:《浙江余姚田螺山新石器时代遗址2004年发掘简报》,《文物》2007年第11期
郭梦雨:《环杭州湾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8年
以上内容由办公区教程网摘抄自中国科普网可供大家参考!
标签:
相关文章
很多人对光速这个概念有误区,将光速与长寿划等号。事实上光速与长寿根本没有关系,只是由于速度时间膨胀问题,在两个不同参考系,时间流逝速度相对不一样而已。记住,只是“相对”。......
2024-11-12 306
金星上真的有生命存在吗?这是人类一直现弄清楚的问题,可惜由于金星的恶劣环境,人类目前还无法在上面去看一看。未来人类能不能登陆金星,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为什么?我们一起来讨论。......
2024-11-12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