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天文学家李锐......
孙家栋:造一辈子“中国星”
一个人一生能做多少事?
有位航天大家的答案,或许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在中国航天的璀璨星河里,他的名字从未停歇地闪烁着光芒。他就是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孙家栋院士,他是最年轻的“两弹一星”元勋,也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拓者。孙家栋的一生,就是一部中国航天史。出生于1929年,今年已经92岁高龄的孙老,在其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拥有着数不清的头衔,个个分量非凡: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原航天工业部及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技术负责人、月球探测工程首任总设计师、“北斗”卫星导航工程总设计师、航天科技集团高级技术顾问,等等等等。可孙家栋却从未将这些耀眼的光环放在眼里,他最安心的称谓,不过最普通的一个头衔“中国航天人”。孙家栋有个质朴的希望,那就是将自己隐没在无数航天科技工作者当中。“国家需要,我就去做!这是一个航天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质。”这是孙家栋忠诚践行了一生的誓言。孙家栋的职业生涯充满了传奇。他总是临时受命,然后在一片处女地里耕耘出开创型成果,最后震惊世界。1942年,13岁的孙家栋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哈尔滨第一高等学校土木系。他少年的理想是一门心思学好本事,为祖国建高楼、修大桥。孙家栋考入了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学习俄语,随后转入了汽车系。上世纪中,中苏友好条约签订以后,苏联领导人答应帮新中国组建自己的空军。孙家栋作为急需的俄语翻译人才被选送入伍。1951年,为了培养一批高级技术员,孙家栋等30人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公派留学人员,被派往前苏联茹柯夫斯基工程学院的飞机发动机专业进行学习。1958年,苦读七年后,品学兼优的孙家栋带着一枚珍贵的斯大林金质奖章回到了中国。此时正是“两弹一星”事业启动之时,他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总体设计部,开始从事导弹研究。1967年,中央决定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院长亲自点将,38岁的孙家栋受命领衔研制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孙老回忆说:“对于转行我还是很高兴的,因为从科学技术的角度讲,我是更往前进一步了,更‘高精尖’了……我老走在‘尖尖儿’上。”不过,只有亲历过战场,才知道这个“尖尖儿”走得有多么不容易。“上得去、抓得住、听得着、看得见”,寥寥十二字概括了国家提出的卫星总体技术方案和目标,也概括了技术的难度。经过广大参研参试人员多年的不懈努力,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巨大轰鸣中腾空而起,拉开了中华民族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能够自主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用最短的时间实现卫星上天,把不可能的任务变成了举世震动的现实,有人说,“没有孙家栋的这两下子,中国的卫星发射可能还要再等上几年”!沿着“东方红一号”卫星开拓出来的道路,孙家栋又牵头研制了一系列卫星,从通信到遥感,从不可回收到可回收,从国内到国外。满天中国星,有三分之一来自于他所担任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或工程总设计师的团队。1985年10月,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中国的运载火箭将投入国际市场,承担国外卫星发射业务。当时孙家栋已经被任命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走上了管理岗位。他要从一名首屈一指的“卫星专家”,不畏艰难地担当起“生意人”的新角色。孙家栋带领代表团,一次又一次与各国政府沟通、谈判,他讲起话来有理有据有节。时任美国助理国务卿的迈考里斯特,在跟孙家栋打过交道以后极其惊讶:“一位研制卫星的科学家,怎么会具备政策、外交、科技那么多方面的谈判技巧?”美国官员怎么会明白一位共产党员的心理呢?在孙家栋眼里,自己就要出现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会一行,这只是他对自己的基本要求。“爱国对于我们航天人来讲,就表现在要爱航天,爱航天就是要把航天的事业办成,为我们建设航天强国贡献力量。”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美国休斯空间公司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以最高的精度成功送入预定轨道。以此为起点,中国航天正式进入世界商业航天发射市场。孙家栋就像是中国航天的“定海神针”,在每一个重大关口都能指清方向。从2004年起,我国正式启动探月工程。孙老以75岁的古稀之龄再度挂帅出征,亲自担任总设计师。孙家栋爱笑,航天人总说,笑容是孙老的标志。在中国航天的一张张老照片里,不论是会议现场、谈判桌上,还是同事身边、钱学森同志的病床前,孙家栋总露出牙齿,笑得简单而真诚。他的笑容给人温暖,更给人信心。作为我国航天史上诸多里程碑的直接缔造者,哪怕在最艰难的时刻,孙家栋都会以笑容;来面对。而有一次,他的眼泪却没有藏住,落在了全国的电视观众面前。2007年10月24日,中国探月计划中的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所有人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欢呼跳跃,拥抱握手。此时的孙家栋却走出了人群,在一个僻静的角落悄悄背过身子、掏出手绢,偷偷地抹掉了眼泪。一台摄像机录下了这段画面,孙老擦泪的镜头令许多航天人为之动容。这么多年,孙家栋把大小压力都扛在肩头,他以笑容直面艰险,而在成功那一刻,他的泪水伴着喜悦和激动淌在了脸上。2009年4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北斗导航定位卫星发射任务又一次获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自主研制发射的第100个航天飞行器,这其中孙家栋负责领导设计的就有34颗,他所发射的卫星,奇迹般地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党和人民不会忘记孙家栋的赫赫功勋,这些年来,他陆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两弹一星功勋奖、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9年,孙家栋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共和国勋章。然而,面对各种的奖项,孙家栋把自己看得普通,他说——“航天事业是千人、万人我们大家共同劳动的结果,每个人民都在这个平台上贡献自己的力量。我自己几十年来始终是觉得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为自己提供了平台;是党的培养,是老一代革命航天人物领导的教导,和广大同志们的支持成就了我”。2012年6月,国际天文联合会决定将第148081号小行星命名为“孙家栋星”。2016年,孙家栋获选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当时的颁奖词,是这样说的——“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如今,孙家栋星仍在太阳系里运转不止,而孙家栋参与书写的航天传奇,也同样不息不停,永续新篇。
以上内容由办公区教程网摘抄自中国科普网可供大家参考!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