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天文学家李锐......
2022年广州市十佳科普使者郭浩:“信、达、雅”是我做科普追求的目标
你听过国际爱足日吗?你了解足踝外科吗?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足踝外科主治医师郭浩在2022年广州地区“讲科学、秀科普”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被授予“2022年广州市十佳科普使者”称号。他以《One World, Two Feet》为主题,用自己专业的医学知识,科普日常易被忽视或误解的足踝健康知识,希望大家随时随地,想走就走。郭浩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信、达、雅”是他在做科普时追求的目标。
“529”=我爱脚
现代足踝外科在我国起步较晚,尽管近年来发展很快,但公众对足健康科学的认识仍然不足,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医院有“足踝外科”,面对足健康问题时往往不知所措。
在大赛中郭浩从大家熟知的谐音梗“520”“5201314”引出“529”,即“我爱脚”,每年的5月29日是国际爱足日。他的演讲主题“One World, Two Feet”便是来源于该节日Logo里的标语。拥有健康的双脚,才能拥有“随时随地,想走就走”的自由,是他对这句标语的理解。
“一只脚体积不大,却包含26块骨头、33个关节和100多条韧带(有个体差异)”,他通过自身专业的医学知识,并巧用比喻来科普足对于人的重要性,吸引观众的注意。郭浩详细介绍完足部的构造后,又阐述了他在足踝外科门诊中发现患者对于足部的常识性知识的缺乏,并向在场观众解答“崴脚后用冷敷还是热敷?”“反复崴脚怎么办?”“脚后跟底下痛是因为长骨刺了吗?”等问题。
科普一直渗透在工作之中
社会需要医学科普,但该领域专业性强,科普壁垒较高,所以医学科普的任务往往都落在了医护人员肩上。郭浩在采访中表示,作为足踝外科医生,他平时除了临床工作,还要做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之余还需给医学生上课,参加学术交流等。尽管专门用来做科普的时间有限,但他“一直在科普”。
早在北京大学医学部求学时,郭浩在心内科专家的指导下带领团队到北京多所中学开展高中生急救知识调研和心肺复苏科普。为了保证科普内容的准确,他通过查阅教材和国内外文献,与心内科专家探讨,反复核实内容无误才进行科普。当郭浩到南医三院工作后,不管是在院内“健康大讲堂”平台,还是到各地做义诊和科普宣教,他始终都满怀着对科学的敬畏之心,认为做科普的形式可以创新,但内容一定要严谨,保持“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初心。每一次出诊,每一次解释病情,每一次术前谈话,每一次宣教,科普一直渗透在郭浩的工作之中。
郭浩对做科普有着独特的追求,前有清末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做翻译要“信”“达”“雅”,后有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教授将其引用至“科普”。他对这简单的三个字极其赞同:“信”是科普的基础,要求科普内容要准确,不能随意乱讲。“达”则指科普可不拘泥于形式,关键在于让受众看懂、听懂。“雅”则是更高一些的艺术追求,讲究用词优雅、语言得体。
科普需要各行各业专业人士参与
近年来科普越来越受关注,科普从业者的专业素养也越来越高。例如本次大赛参赛人数高达千人,其中不乏专职的科普讲解员,他们的科普讲解精彩纷呈,兼顾科学性和趣味性。当然,“科普仍需要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共同参与。”郭浩认为每个行业都有值得向公众传播的科学知识,专业人士如果能参与专业科普,其科学性和权威性更强。
在如今的信息过剩时代下,“快餐式科普”应运而生,郭浩并不否定其存在的价值,但科普是需要花心思的。在未来的科普讲解领域,他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意向通过建立个人平台,打造“精品健康科普”。
科普的发展有赖于科普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郭浩建议在保障专职科普讲解员待遇的基础上,采取适当奖励措施,激励各行各业的科技工作者“讲科学、秀科普”。
广东科技报记者 刘肖勇 实习生 刘静纯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以上内容由办公区教程网摘抄自中国科普网可供大家参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