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天文学家李锐......
开发集成电路、研制存储器,他为“中国芯”产业趟出一条路|时光信函
北京科学中心特别策划
原创科学家书信栏目
芯片作为工业“粮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手机、电脑、无人驾驶汽车再到家用电器、LED灯等,都离不开芯片的支持。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芯已走过70余载历程,在这条坎坷的发展之路上,一批批科学家铿锵前行,为中国集成电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微纳电子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王阳元教授就是其中之一。
王阳元在办公室工作 来源 |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
1958年,王阳元从北京大学物理系半导体专门化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并选择了微电子学研究。从此,他开始了为之奋斗终身的集成电路事业。
北京大学第一届半导体专业毕业师生合影(二排右二为王阳元) 来源 |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
几十年如一日的研究中,王阳元始终保持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上世纪60年代,集成电路刚问世,发展前景并不明朗。但王阳元认定微电子技术将是未来信息社会的基石。他带领团队经过7年时间,终于研发出了中国第一块1024位MOS动态随机存储器。自此,中国集成电路事业迎来了突破。
王阳元还主张自主研发,重视知识产权。那时,西方国家对我国发展集成电路实行技术和设备上的封锁,紧急关头,王阳元勇担重任,组织全国17个单位的118名专家学者攻坚克难。
1993年,我国第一个大型集成化的ICCAD系统问世,一举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封锁,使我国继美国、欧洲、日本之后迈入能自行开发大型ICCAD系统的先进国家行列。
王阳元与同事研究攻克集成电路制造工艺难关 来源 |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
1996年,王阳元再次紧抓新态势,主持筹建了我国第一个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微米与纳米国家级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2000年,王阳元又与国际同行共同创建了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成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中的又一个里程碑。
王阳元(左二)与张汝京共同庆祝中芯国际投片生产 来源 |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
此外,王阳元还非常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和提拔。在北大建校120周年之际,王阳元以“大国崛起和人才培养”为题,深切表达了高校对人才挖掘和创新培育的重要性,以及对后辈成就国家复兴事业的希冀。
科学家手稿 来源 |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
2009年,王阳元为庆贺中国科学院成立六十周年题词:科学发展未有穷期,求是创新永不言止!这是他的实践态度,也是他对未来的憧憬。
来源 |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
王阳元
(1935.1-)
中国科学院院士
微电子学家
教育家
本栏目特别感谢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
提供材料支持
以上内容由办公区教程网摘抄自中国科普网可供大家参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