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天文学家李锐......
考里科: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10月2日,当电话铃声响起时,卡塔琳·考里科还在睡梦中。她丈夫拿起了电话告诉她,“你得奖了,是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者之一”。她一时难以置信,心潮起伏。10年前的这个月份,她被宾夕法尼亚大学解雇。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她屡败屡战,而今40年的努力终于被更多世人所看到。
坚持研究方向,三次遭解雇
1955年,考里科出生在匈牙利一个只有1万人口的小镇,父亲是一名屠夫,母亲是会计员,她小时候在家里的肉铺帮忙做香肠。父亲曾经期望女承父业,可她却从父亲的“解剖”工作中产生了对生物学的兴趣。她14岁时获得全国生物竞赛第三名,16岁时立志要成为一名科学家。27岁博士毕业后,她在一家生物研究中心工作。从那时起,她就将研究mRNA作为自己毕生奋斗目标。
在30岁时,因为迟迟没有研究成果,研究资金耗尽,考里科也失去了工作。为了继续研究,她卖掉了家里唯一值钱的一辆汽车,将900英镑藏在两岁女儿的一个红眼圈的玩具熊中,举家远赴美国。
考里科从博士阶段就开始研究mRNA治疗病毒感染,这跟当时主流的研究DNA的方向不一样,实验不断失败,资助越来越少。1995年,宾夕法尼亚大学通知她,要么改变研究方向,要么降职减薪。在最后通牒的一周里,她还被诊断患了癌症(后来证明误诊)。孤零零躺在病床上,她决心宁可降薪降职也要坚持下去。
没有研究资金、没有固定的实验室,就在这种困境中,考里科和免疫学专家德鲁·韦斯曼相识,两个人结成了搭档。他们在2005年发表论文并申请了专利。但是没有人愿意资助他们把发明变成产品。2006年,他们成立了一家公司,想专门开发针对疾病的mRNA疗法,不久资金耗尽,公司倒闭。2013年,宾夕法尼亚大学认为她不具备担任终身教职的资格,将她扫地出门。
持之以恒终获回报
就在考里科58岁第3次被解雇时,德国一家连网站都没有的BioNTech公司聘请她担任副总裁,负责mRNA产品的研发。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BioNTech公司在数小时内设计出mRNA疫苗,这就是后来的辉瑞和复必泰疫苗。
2020年12月18日,考里科和韦斯曼接种了自己开发出来的第一针mRNA疫苗,在场人员为两位科学家鼓掌,一贯冷静的考里科也忍不住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考里科的人生信条就是:相信自己,坚持到底,必有回报。
在丈夫的眼中,考里科不是工作,而是享受乐趣。她每天都去实验室,周末和晚上也不休息。她是一个纯粹的科学家,既不为钱也不为名利,能够将研究运用于临床挽救生命,就是她毕生坚持的动力,也一直坚信自己能做到。
她的自信不是狂想,而是积极行动,不把时间浪费在情绪消耗上。她说,很多年轻人选择了放弃,是因为他们看到一些朋友或者同事似乎做的事情比自己少,却拿到了更高的薪水和职务,如果你注意这些的话,你的注意力就被分散了。她喜欢一句座右铭:“你只需专注于你能改变的事情。”她三次被解雇,却从不浪费时间为自己难过,也没有说“为什么是我”这样的抱怨话,而是把所有的精力考虑下一步该做什么。
家人给予最有力的支持
考里科几次失业再找工作,都离不开丈夫的支持。特别是在她遭到第3次解雇而被迫退休时,丈夫支持她去德国工作并说:“反正也没有别的路可走,你去做吧,不会后悔的。”如果没有丈夫的支持,她不可能在9年里往返于德国的公司和美国的家之间。
考里科的母亲于2018年去世,但生前一直很关注诺奖,每逢颁奖季,都会说这次也许获奖者就是你。当时考里科既不是教授也没有团队,但是母亲就是这样无条件地信任女儿。如今终于得奖,她感叹说:“有人在背后如此支持你,是多么美好啊。”
她说:“作为一个女性和母亲,我试图告诉其他女科学家,你不必在事业和家庭之间二选一,如果你想两者兼得,你只需要不必过度干涉你孩子的发展,你的孩子会以你为榜样。”女儿苏珊是一名赛艇选手,得过两次奥运会冠军、5次世界冠军。考里科用体育运动打比方说,做科学研究与赛艇有相似之处,都背对着自己前进的方向,看不到距离终点线还有多远,只是隐约感觉到目标就在那里,你必须竭尽全力奋力划桨,科学有时也是这样。
像考里科这样努力的人还有很多,也许一辈子在实验室里默默无闻,但是科学研究宛如接力赛跑,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为后人总结了宝贵的经验,让文明的火种不断传播。科学家的精神也激励我们不畏艰险、奋勇攀登。
(作者李峥嵘 系科普作家、金牌阅读推广人)
以上内容由办公区教程网摘抄自中国科普网可供大家参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