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石油人来说,“找油”是根本,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如何将储藏在石缝里、海洋里、陆地深层的油气“挤”出来,始终是一个世界级难题。攻克这些难题,需要不同学科、多个团队协同作战。......
张福东 | 科技绘就大国油气新图景
长久以来,油气被认为是工业发展的血液,也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衣食住行到国防经济都离不开油气的支撑。随着国家发展,我国的油气需求量及对外依存度也在持续攀升。到2020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创历史的74%,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了40%,能源安全形势异常严峻,随时有被“卡脖子”的危险。
2021年秋天,总书记对全体石油人作出了“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重要指示。这一份沉甸甸的殷切嘱托,声声句句敲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以下简称“勘探院”)油气资源规划所副所长张福东的心坎上。
▲张福东
“能源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高质量发展的一大瓶颈,当好国家能源供保的‘压舱石’和‘顶梁柱’,让国家油气安全坚如磐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张福东的话掷地有声。
从1993年大学毕业之后到勘探院工作,到今天已经过去了31年,中间除了短暂地赴加拿大做访问学者、被委派担任中国-欧盟能源与环境项目办公室的中方经理之外,兜兜转转,张福东从来没有离开过他深爱的天然气勘探战略规划研究与管理工作。
在中国,许多不了解油气规划的人对这项工作充满了误解,认为搞油气规划的人就是坐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喝着茶,对着电脑,“图上画画,墙上挂挂”。然而,他们并不清楚,油气规划工作者肩上担负着千钧重任和职责,使得他们夜以继日,精益求精,不敢有一丝懈怠。从渤海湾到准噶尔、从塔里木到鄂尔多斯、从东北到四川……中国只要有油气可能存在的地方都留下了张福东上下求索的脚步。
作为优质、高效、清洁的能源,被誉为“蓝金”的天然气,对改善环境质量、打赢蓝天保卫战具有重要意义,在世界各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和优先利用。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环保理念的提升,人们对天然气的需求急剧增加。需求的持续高速攀升对天然气上游产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力发展天然气,已经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战略。
在过去的31年中,张福东全程参加和主持了国家“八五”至“十四五”规划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天然气科技攻关研究,成为这期间天然气科技攻关研究队伍中的重要一员,亲历了中国天然气事业艰苦创业、全面发展、跨越发展的全部阶段,体验过山穷水尽的困境,最终迎来了柳暗花明的崛起。
31年风雨兼程,张福东就是这样一位勤于思、敏于行而讷于言的中石油人,他将情感、理想和追求,全部默默倾注到油气的规划勘探科研之中,将自己最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中国油气,在天然气战略规划、区域天然气勘探、天然气成藏地质理论,以及新能源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初出茅庐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能源工业发展迅速,尤其进入20世纪90年代,天然气开始大规模进入城市,城市天然气供应总量快速增长,取得了发展的主导地位。天然气进入千家万户之后,不仅让老百姓免去了烧煤、烧柴和换煤气罐的麻烦,而且对改善环境质量意义重大。从此,我国城市燃气消费格局由过去的煤制气与液化石油气为主,逐步进入天然气时代,天然气总消费量及一次能源消费中天然气所占比例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1993年,张福东初出茅庐,从西北大学硕士毕业后成为当时中石油勘探院天然气研究所的一名“新兵”。他明白,只有通过天然气地质理论和技术创新,作好长期的战略规划,加快勘探开发步伐,不断发现更多的大型天然气田,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天然气的供需矛盾。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石油人开始了追赶步伐。1997年,中国建设了第一条长距离天然气管线——陕京管线,把陕甘宁的天然气输送到北京、天津的输气管道系统。紧随其后,就是最能体现中国石油人攻坚克难的奋斗史和石油科技不断升级创新史的西气东输工程。
西气东输工程从1998年开始酝酿。这是中国距离最长、管径最大、投资最多、输气量最大、施工条件最复杂的天然气管道,也是当年拉开“西部大开发”序幕的标志性建设工程。张福东从油气规划的角度介绍道,实施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促进我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经济共同发展,改善管道沿线地区人民生活质量,有效治理大气污染。这一项目的实施,会为西部大开发、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创造条件,对推动和加快新疆及其他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此前,我国从未建设过如此长且大容量的输气管道,对于油气科研工作者而言,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保障西气东输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后期稳定供气,在勘探院前辈的带领下,年轻的张福东全身心地投入“西气东输预可行性研究”和“西气东输可行性研究”的工作之中。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他所面临的挑战,既有科学性的难关,更有认知上的突破。张福东与团队深入论证了我国西部塔里木、鄂尔多斯等六大盆地天然气资源状况、资源潜力,全面分析了西部盆地天然气勘探形势,明确了西部盆地天然气供给保障能力,为国家重大能源战略制定作出贡献。
2000年2月14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亲自主持召开总理办公会,听取国家计划委员会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西气东输工程资源、市场及技术、经济可行性等论证汇报后,决定批准启动西气东输工程。
作为仅次于长江三峡工程的国家级重大工程,“西气东输”为油气领域的科技创新和科技攻关提供了一个宏大的舞台,工程充分体现了中石油人敢于担当的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张福东不断学习和成长,逐步完成了青涩向成熟的蜕变。他的工作也得到了很多前辈和专家的肯定,由他提出的资源发现模型在西气东输项目资源论证部分得到了应用,确保西气东输工程建成后在国家能源结构的调整和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张福东也因此获得了共青团中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先进个人”和中石油集团“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发展洪流
从懵懂的新人,成长为勘探院不可或缺的骨干,“西气东输”的那段经历让张福东对于油气规划部署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理解。那时经历的许多辛苦与磨砺,也使他受益终生。“西气东输”的任务之后,张福东又马不停蹄地参与了很多国家级和中石油集团天然气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研究工作。
张福东笃定,理论技术进步是打破瓶颈的关键。天然气的发展要靠不断地理论技术创新,突破认知盲区和技术盲区。天然气究竟会在哪里富集,需要在勘探研发上做深度文章。为此,他参与编写了国家2011年至2020年《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明确了我国油气的资源潜力和勘查工作的目标任务,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资源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张福东承担了中石油第三次资源评价中的天然气资源评价工作,参与了我国第四次资源评价,建立了天然气资源发现模型,提出资源发现在15%~45%之间为大气田发现的主要阶段观点,认为中国天然气资源勘探正处于大发展阶段。研究成果为国家适时掌握资源变化情况、制订和调整能源发展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张福东多年来始终密切关注国家能源形势,面向油气资源国家发展战略,紧密围绕“五年规划”,先后参与了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建设“西部大庆”“大庆稳产4000万吨”等资源论证工作,持续开展天然气“五年规划”发展战略研究,紧密围绕国家和公司发展需求,在中长期天然气战略研究、年度油气勘探部署及储量管理方面作用日益突出,做好国家及中石油天然气的“参谋”工作。
随着勘探不断深入,天然气勘探理念、成藏模式、勘探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勘探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勘探对象日益复杂。“因为一些比较容易找的、浅的、大型的构造气藏已基本被发现,勘探难度也越来越大。”张福东强烈地意识到,想要攻克这些难题,相关理论和技术必须更新换代。
勘探地质收集到的数据量异常庞大,数据的来源也是多种多样,这些数据在不同的尺度上表征着地下的情况,但又往往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和多解性。如何在处理如此繁杂数据的同时,完整、准确地解读所有信息是一件颇具挑战的事情。张福东组织了图形库、数据库技术平台建设,为决策支撑服务提供技术保障,贯彻服务油田、支撑总部的理念,全面开展储量动态跟踪、研究及储量数据平台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储量信息管理业务流程和数据流向的分析。
面对海量数据,在很多人看来,这项工作“头疼”得很,张福东却十分享受这其中的乐趣。他有着一双“火眼金睛”,对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力争使每一张图表、每一个数据都能清晰、准确地表达丰富的内涵,往往总能看出新问题,或者目标更优的选择,一点点勾勒出通往地下的“寻宝路径”,开启油气宝库的大门。
油气发展,规划先行。张福东说,规划工作者都是“杂家”,因为他们不仅需要掌握行业知识,还要超越行业知识;不仅要了解当下状况,更要用发展的眼光看未来。我们国家地域辽阔,山地、沙漠、戈壁、黄土塬、滩海……各个地方的特点不同,地上地下的复杂条件给油气规划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课题,要能够解决不同的困难。
“我们的工作就是这样一个不断摸索不断创新的过程。最大的困难就是要克服自己认识的局限,努力地提升战略视野,设法把视角放到国家战略发展前沿来看待。”张福东坚持做油气规划要有胆识,在有科学根据地分析和梳理多种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要敢于当“预言家”,突破原有认识,针对不同地区的资源潜力、储层展布、成藏条件、富集规律等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才能不错过潜在的可能,取得重大突破。
位于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是世界第一大内陆盆地,地貌呈环状分布,边缘是与山地连接的砾石戈壁,中心是辽阔沙漠,这是一个典型的长期演化的大型叠合复合盆地,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塔里木盆地坐拥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塔克拉玛干”在维吾尔语里是“进得去出不来”的意思。冬季天寒地冻,夏季高温酷热,春秋季沙尘暴频发,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所以又有“死亡之海”之称。但是,在张福东的眼中,也正是在这样一片自然环境恶劣的荒漠戈壁之下,埋藏着中国最深最丰富的油气宝藏。
张福东利用自己建立的天然气资源发现模型,断定塔里木盆地具有万亿立方米发现潜力。后来事实证明,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资源量目前有8000多立方千米,占全国天然气资源总量的22%。尤其是库车地区的天然气资源量有2000多立方千米,是塔里木盆地中天然气资源最富集的地区,具有形成世界级大气区的开发潜力。塔里木盆地天然气的开发,使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卡塔尔、沙特阿拉伯等国之后的天然气大国。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一度是我国天然气勘探和研究程度较低的地区,张福东也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那里。面积37万平方公里的鄂尔多斯盆地,地跨陕、甘、宁、蒙、晋5个省区,在多层系的复杂地质状况下,要精准地找到地下油气储层,无异于大海捞针,难度可见一斑。但是张福东面对困局没有退缩,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围绕鄂尔多斯潜在大中型气田领域成藏条件开展大量研究工作,建立起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秦岭洋古生代“沟-弧-盆-槽”构造沉积体系,提出寒武系裂陷深水环境发育机制,以及鄂尔多斯盆地克拉通内裂陷槽存在及有利烃源岩发育模式,优选出3个有利区带,评价了3个风险目标,推动了下古生界天然气的勘探。
▲张福东在翻阅资料
“做天然气的规划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油气工程投入很大,打一口井,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投入。如果我们的前期工作做得不好,钻头下去没见到油气,那损失就太大了。”张福东感叹道,“我们背负着国家使命,需要胆大心细,拓展想象的空间,才会探寻到不为常人所知的边界,而固守老思路就只有死路一条。只有改变认识,解放思想,才能实现油气新的突破。”
随着时代车轮滚滚向前,能源转型成为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重要战略之一,对于石油企业来说,能源转型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常规业务。这是因为在能源转型背景下,传统化石燃料相关业务发展将会受到较多限制,要求石油企业积极进行业务创新,转变自身业务类型。
国家的需求就是使命,在张福东身为勘探院新能源研究所支部书记兼副所长期间,他一头扎进关于氢能、储能等新能源业务应用基础理论和技术研发中,并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专项及中石油重大科研项目攻关。2020年,他与邹才能院士等人合著的《新能源》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这本书以油气公司向能源公司转型为主线,分析了能源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未来走向,介绍了当今世界能源结构和发展趋势及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技术与氢能等未来能源技术,提出油气公司向能源公司转型的参考方案及路线图,为从事油田开发的科研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提供了颇有价值的参考内容。
薪火相传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能源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河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成果入选中国地质学会十大地质科技进展……31年求索之路,张福东收获了油气科研领域相关的众多奖项和荣誉,也赢得了同行的尊重。这背后,是他多年的努力付出和对自我近乎严苛的要求,“石油铁人”那种忠诚坚守、奉献担当、超越自我的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全面体现。
“这些成果的完成肯定是集体的贡献,在整个攻关过程中,大家能够凝心聚力,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每一次面对媒体的采访和询问,不善言辞的张福东都习惯把自己“藏”在团队的背后。
在张福东心里,在油气科研攻关的过程中,既要靠技术,更要靠人!他反复强调,“再好的定位,再精准的控制,在实际运用中都会产生一定的偏差,除了依靠先进的理论和工程技术,更要依靠人的意志和责任心!”
张福东感叹,油气藏是一座关系到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大宝藏,也是人才脱胎换骨的大熔炉,同时更是奋斗者实现人生价值的大舞台。他们这一批跟随中国天然气快速发展一起成长起来的中坚力量,从老一辈油气工作者手里接过技术和精神的接力棒,同时又把优良的传统,以及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的先进技术一并传承给新的年轻人。
31年油气规划、勘探与开发生涯的浸染,使得他在培养人才方面拥有自己一套独到的看法。“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有主见,有想法,理论基础也都不错,但油气勘探与规划不是凭空而来的,不仅需要思考,更要有在实战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从书斋和实验室里走出去,走向广阔山海。”
“几乎任何一次大突破,都是对传统认知、技术及管理局限的突破。”张福东鼓励团队成员不要迷信权威和经验之谈,要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意识。在前进的路程中,他不仅注重研究思路、方法,以及良好的工作态度作风的传授,而且在工作上经常压担子,让团队中的年轻人独立承担更多的重任,锻炼他们独立完成项目的能力。张福东不停地鞭策和鼓励着这些年轻人,话说得再漂亮也没有用,实实在在找到大油气田才能赢得尊重。
张福东是一个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人,在他看来,一名优秀的科学家应该也是一位出色的哲学家、思想家。在和他的交谈中,时常听到柏拉图、康德,以及维特根斯坦的观点和金句。他的书柜中放着一套《毛泽东选集》,那是他反复“咀嚼”的皇皇巨著。“年轻的时候还不太理解,但是随着工作和生活阅历的增加后,再读‘毛选’,就会觉得自己的思路一下子开阔很多。”在张福东看来,发展油气事业同当年毛主席带领共产党人闹革命是一样的道理,没有现成的坦途可走,也没有设计好的剧本,都是从实践中吸取经验和教训,然后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拼出一条道路。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油气规划是一种蓝图,是一种希望,关乎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千秋万代,子孙福泽。油气发展往往要经过几代石油人的努力,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梦想,正是在这样精神的传承中不断向前。
回顾历史,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油气科技的振兴史。中国的天然气事业从无到有,现在在辽阔的国土上已经将西气东输、陕京管线、川气出川、沿海天然气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中缅管道初步连接成了一个全国性的天然气管道网络。“没想到天然气的发展如此之快,30年前,国内天然气的探明储量只有300多亿立方米,而截至2022年,我国天然气的储量已达到69690亿立方米。”张福东的话语中充满了一名石油人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自豪之余,张福东谈得更多的是感谢。“能参与到这样一场宏大的国家快速发展的事业洪流之中,还能贡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这真是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机遇。”张福东感慨,“所以还是要感谢,感谢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给了我们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
专家简介
张福东,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油气资源规划所党支部书记兼副所长。长期从事油气勘探上游业务发展战略、规划和年度部署工作,先后承担国家级、集团公司级科技和生产项目共27项,在国家和集团公司项目中任课题长、副课题长。参与和负责编制“八五”以来国家、集团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和重大战略十余项;国家和集团公司重大科技攻关项目7项,为国家重大能源战略制定作出了贡献。
以上内容由办公区教程网摘抄自中国科普网可供大家参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