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石油人来说,“找油”是根本,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如何将储藏在石缝里、海洋里、陆地深层的油气“挤”出来,始终是一个世界级难题。攻克这些难题,需要不同学科、多个团队协同作战。......
张立群: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audio 标签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为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科协科普部联合光明网推出“院士高端科普”栏目,邀请各领域院士就我国当下热点科技问题给予权威解答,服务引导更多科技工作者提升科研科普能力,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科普力量。#千万IP创科普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世界科技发展历史与世界强国演变历程已充分证明,强国以科技创新为本,科技以基础研究为基。世界各科技强国均高度重视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法国、意大利和新加坡近年来的基础研究投入强度均超过20%,英美高于15%。2022年我国基础研究投入约1951亿元,投入强度为6.3%,差距仍较为明显。
近年来,我国基础研究取得了显著进步,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已升至第11位,但与创新强国相比,原始创新能力薄弱、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基础研究仍然存在薄弱环节。
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历史时期,作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高校要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高校既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努力提升有组织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能力;也要围绕带动科学重大发现和突破的前沿交叉问题,进行有组织的基础研究;还要鼓励科研人员开展自由探索研究,为原创性发现提供重要支撑。
围绕国家急需的关键领域,高校要积极探索布局建设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进一步创新重大科研创新平台运行管理机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夯实有组织的基础研究平台,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充分发挥有组织科研的体制机制优势,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凝练重大科学问题,强化与国家实验室、新型科研机构、领军企业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的有效贯通,突破解决行业关键核心技术。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高校要强化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积极探索极特需的优才、偏才有效选拔机制,通过将前沿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知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人才,为国家源源不断地造就基础研究后备力量。
为了支持优秀青年人才快速成长,要积极营造基础研究的良好环境,探索构建符合基础研究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多元投入机制、评价激励机制和支撑保障体系,加大基础研究稳定性经费投入。近年来,华南理工大学实施“人才队伍跃升行动”,完善“一院一策”人事制度,建立“精准靶向”引才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大师级人才的引进力度,在广州国际校区探索实施“预聘-长聘”制度改革,引进由院士领衔的高层次人才数百人,其中80%来自全球前百名高校。同时,学校已经建成29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构建了以全国重点实验室为龙头、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为支撑的“1 N”基础研究平台体系,布局建设超级机器人研究院、绿色先进材料技术研究院等高端新型研发机构,探索实施“首席科学家”“揭榜挂帅”等科研组织模式,对优秀人才的培养和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科学审核:金振娅 光明日报
本文作者:张立群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
以上内容由办公区教程网摘抄自中国科普网可供大家参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