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天文学家李锐......
爱吃热干面的“大师姐”,抽空儿发了顶刊,刷新了历史
近日,国际顶尖期刊《细胞》(Cell)在线刊登了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高庆蕾教授和团队关于卵巢癌治疗的研究论文“卵巢癌新辅助PARP抑制剂或化疗揭示同源重组缺陷型肿瘤治疗新靶点——eTreg细胞”。据悉,这是中国妇科肿瘤专家首次“登顶”《细胞》,刷新了我国妇科肿瘤学科没有顶刊论文的历史,创新性的突破为卵巢癌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方向。
高庆蕾
为患者带来新希望
即使见惯了生死,高庆蕾依然会为重症患者的逝去而难过。几年前的一件事,让她久久不能释怀。一位母亲因为卵巢癌反复复发、反复做化疗,产生了耐药性,情况很不好。那位母亲最大的愿望是看到读高三的女儿上大学。然而,她没能熬到那一天。
“一定要尽快找到新的办法,绝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患者家庭投入了金钱、时间和期待,却仍被卵巢癌拖向无底深渊!”病房里的生离死别坚定了高庆蕾与卵巢癌斗争到底的决心。
卵巢癌长期位列女性恶性肿瘤前10位,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临床显示,这种癌症早期发病隐匿,70%的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70%的患者在治疗后会复发,70%的患者在确诊后活不过5年。卵巢癌难根治、易耐药、易复发的特点,提升了治疗的难度和患者的致死率。
有没有方法能使卵巢癌的治疗更加精准有效,并降低患者的耐药性呢?高庆蕾关注到一款安全有效且低毒的口服药物——PARP抑制剂尼拉帕利,她尝试开展新辅助PARP抑制剂尼拉帕利口服单药靶向治疗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的临床试验。
经过实验分析,高庆蕾发现只有清除eTreg细胞并释放免疫细胞,免疫治疗方式才能起作用。对于晚期卵巢癌治疗,传统的做法是先辅助化疗,再手术、再化疗。这种做法的弊端是反复化疗容易产生耐药性。高庆蕾团队找到了一种新的办法,先服用药物,控制肿瘤发展,接着做手术,最后再化疗,从而降低患者化疗的耐药性。
很多人提出疑问:对于一个很难切净的肿瘤,服药能有效吗?如果无效,不是耽误了病人吗?在这样的情况下,高庆蕾团队需要找到有效的人群,获得更多数据。团队选取了数百个样本,通过对127例高浆卵巢癌样本进行单细胞和多模态分析研究,找到了清除eTreg细胞的抗体药物,并创新性地发现了针对同源重组修复缺陷晚期肿瘤的治疗方式。这一精准治疗的新思路,为卵巢癌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高庆蕾(右二)和团队成员
从2022年启动研究拿到第一个样本开始,到论文正式在《细胞》上线,仅仅两年多的时间,高庆蕾团队就完成了很多人四五年都很难做到的海量样本检测。高庆蕾把经验归结为研究的“三项基本原则”:工作要拼、时间要抢、改正要快。
高庆蕾团队还把科研的“三项基本原则”应用到论文修订上。面对返修意见,30多人的研究团队从2023年5月开始连轴工作7个月,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在修订的稿件里,团队逐字逐条回答了审稿人的问题,汇总了84页、22000字的回复。
正是对科研的执着和认真,让高庆蕾和团队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实现了中国妇科肿瘤学科的首篇顶刊突破。
与病魔抢时间
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基础研究只是高庆蕾的“副业”,她的本职工作是一名临床医生。作为三甲医院的科室主任,她不仅负责科室的管理工作,而且每周4个半天坐诊,每年主刀800多台手术,是医院手术台数最多、手术时长最长的医生之一。
一个看起来柔弱的女医生是如何完成这么多高难度、高强度的手术的?高庆蕾的经验有两条。第一,依靠医生救死扶伤的信念——努力让患者有更多存活和康复的机会是医生的职责;第二,需要每天吃一大碗热量十足的老武汉热干面——一碗热腾腾的热干面下肚,能保证六七个小时不饿。
高庆蕾带学生查房
从过去几年的记录看,高庆蕾的手术以肿瘤手术居多。也正因如此,在综合评估手术时长和手术难度的“医院核心人力资源奖”评选中,高庆蕾曾在两个年度被评为全院第一。所以坐诊、查房和手术之外的时间,才是她的科研时间。
“尽管我们不能像专门做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那样拥有大量、整块、连续性的研究时间,但我们长期在临床一线,掌握的情况比较具体,掌握的数据比较可靠,从临床到基础研究,再到临床,也有一定的优势。”高庆蕾说,“临床医生做研究的主要目的不是发论文,而是解决临床中的现实难题,找到治病的更有效办法,救活更多的人。把临床和基础研究结合起来,两种身份不断转换的过程,常常也是创新性成果诞生的重要催化过程。”
高庆蕾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学系主任马丁的第一位博士生。作为“大师姐”,师弟师妹们常问她一个问题——你既要坐诊、做大量的手术,又要负责科室的管理工作、外出讲学交流,还要做研究、带学生、出成果,时间如何够用?她的回答——第一,说话、走路、吃饭、做事都要快一点;第二,每天晚上不要早于11点回家。
为了在与病魔的赛跑中胜出,高庆蕾一直在抢时间。
以上内容由办公区教程网摘抄自中国科普网可供大家参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