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科普 > 智农 >

咖啡褐斑病的危害与防控

来源:互联网 2024-11-12 23:21:52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咖啡褐斑病又名叶斑病、眼斑病或雀斑病,由咖啡生尾孢菌[Cercospora coffeicola Berk.& Cooke]引起,是世界各咖啡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主要为害咖啡植株叶片、果实,偶尔危害茎干。1901年在印度的咖啡园首次被发现。目前,该病害在我国各咖啡产区均有分布。qaH办公区 - 实用经验教程分享!

发生危害:主要危害幼苗、幼树或者抗病力弱的咖啡植株叶片和浆果。咖啡苗圃和新定植的幼苗叶片最易感病,成龄咖啡叶片和浆果均可感病。在适合的条件下,病害蔓延迅速,导致咖啡植株大量落叶,严重削弱树势,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品质降低,产量损失15%~30%。咖啡苗发病,以阴雨天发病最严重,严重感病的植株,导致大量落叶。不同发病时期其症状略有不同,发病初期症状较轻时,发病咖啡叶片出现小黄点,后逐渐扩展为圆形或近圆形褐色病斑,病斑中央呈灰白色,有明显的边缘和同心轮纹,病斑周围具有褪绿晕圈,叶片背面有黑色霉状物。发病后期,数个病斑汇成一个大病斑,但每个病斑中心仍有灰白色圆点清晰可见。叶片上的病斑初为小的褪绿斑,后直径扩大至1.5cm,颜色转为褐色至红褐色,中心常为灰白色,病斑近圆形,病斑有黄晕环绕,咖啡褐斑病病斑多见于上层叶片。浆果受侵染后产生近圆形果斑,随着病斑扩大,可覆盖全果。感病浆果果皮和种壳紧贴,导致脱壳困难,影响咖啡品质。qaH办公区 - 实用经验教程分享!

病害传播:病原菌以菌丝潜伏在病变组织内或以分生孢子在病变组织上越冬,翌年分生孢子借助风雨传播,最适温度为25℃,湿润条件下易于产生孢子。在叶面上,分生孢子的存活期可长达2个月,而在落叶上病原可存活9个月,也可成为旱季结束时的侵染源。伤果更易受侵染,其中晒斑往往被侵染。浆果上的潜伏期也要短得多。在植株受缺少荫蔽和营养不足等胁迫的情况下,侵染发生更普遍,病害发展速度更快。在海拔较低的地区,温度较高,该病发生也更为普遍。qaH办公区 - 实用经验教程分享!

防治建议:咖啡褐斑病重点防治苗圃中的小苗。常采用:①新定植咖啡园,需要适当荫蔽,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抵抗力。②幼苗没有荫蔽尤易感病,适度遮荫,提高植物抗病力;除去杂草,降低土壤湿度可显著减轻病情。③发病初期,清除病叶,采果后,清楚枯枝落叶等病残体,减少侵染源;④病害流行初期喷施采用铜大师、波尔多液、氧氯化铜等杀菌剂可有效预防或降低咖啡褐斑病的危害。qaH办公区 - 实用经验教程分享!

qaH办公区 - 实用经验教程分享!

qaH办公区 - 实用经验教程分享!

qaH办公区 - 实用经验教程分享!

以上内容由办公区教程网摘抄自中国科普网可供大家参考!qaH办公区 - 实用经验教程分享!


标签:

办公区 Copyright © 2016-2023 www.bgqu.net.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湘ICP备2020019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