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忙种稻”“小满前后,种瓜种豆”“谷雨前后栽地瓜,最好不要过立夏”……如今,借力新媒体东风,这些古老农谚重新在都市生活中响起。......
天工华章——探索古代中国“抽丝剥茧”之谜
战国铜钫上的采桑图 / 王宪明 绘,原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谈到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人们立刻想到“四大发明”,但这并非中国人的总结,而是近代西方人提出的概念。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最早提到中国的“三大发明”(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19世纪末,英国汉学家艾约瑟(Joseph Edkins,1823—1905)在此基础上加入了“造纸”,从此“四大发明”不胫而走,享誉世界。事实上,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数不胜数,有不少发明的重要性和影响力绝不亚于传统的“四大发明”。李约瑟(Joseph Needham)所著《中国的科学与文明》(Science & Civilization in China)所列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发明就有26项之多。
传统文明的本质是农业文明。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农耕文化丰富而灿烂。据俄国著名生物学家瓦维洛夫(Nikolai Ivanovich Vavilov, 1887—1943)的调查研究,世界上有八大作物起源中心,中国为最重要的起源中心之一。世界上最重要的640种作物中,起源于中国的有136种,约占总数的1/5。其中,稻作栽培、大豆生产、养蚕缫丝和种茶制茶更被誉为中国农业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挑茧:宗景藩《绘图蚕桑图说》,吴嘉猷绘,光绪十六年
蚕丝
中国是世界最早发明养蚕缫丝的国家。传说黄帝妃子嫘祖发明了养蚕。考古学家在河南舞阳贾湖史前遗址遗骸腹品中,检测到了蚕丝蛋白的残留物及骨针等编织工具,表明中国先民早在8500年前已开始利用蚕丝。
山西夏县西阴村出土了一个距今5000年的蚕茧。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单衣,精美华丽,薄如蝉翼,重量只有49克。可见,中国古代养蚕缫丝的技术达到了令人惊叹的高度。西方在希腊、罗马时代就知道中国的丝绸,他们将蚕称为“Ser”,称中国为“Seres”(丝国),“赛里斯”即成为中国的代称。也因为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丝绸和丝织品是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的重要物品,李希霍芬(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在1877年描述这些中外交通之路时称其为“丝路之路”。
唐代东国公主传丝木版画·丹丹乌里克佛寺遗址出土 / 王宪明 绘,原件藏于大英博物馆
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蚕种和育蚕术大多源自中国。公元前11世纪,蚕种和育蚕术传入朝鲜,243年之前日本已有丝织业,3世纪后半叶进入西亚,4世纪前南传进入越南、泰国、缅甸等国家,复经东南亚传入印度,6世纪传入拜占庭帝国,7世纪已至阿拉伯和埃及,8世纪始见于西班牙,11世纪再到意大利,15世纪抵达法国,英国人再在17世纪将其引入美洲。
19世纪中期以前中国生丝对欧洲出口长期占据整个西方市场生丝出口的70%以上。然而,19世纪末,尤其是20世纪初期,中国在蚕丝生产上的优势地位为日本所取代,日本占据了西方蚕丝市场的70%。蚕丝业被称为日本经济起飞的“功勋产业”。目前,世界蚕丝生产国已达40多个,中国仍然是蚕丝生产大国,年产量约占世界总量的70%,次为印度、乌兹别克斯坦、巴西、泰国。
东汉纺织画像石图像(局部) / 王宪明 绘世界农业文明是一个多元交汇的体系。这一文明体系由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相互交流、相互融合而成。任何交流都是双向互动的。如同西亚小麦和美洲玉米在中国的引进推广改变了中国农业生产的结构一样,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对外传播对世界农业文明的发展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来源 | 《中国农业的四大发明:蚕丝》
图片来源 | 《中国农业的四大发明:蚕丝》
王思明 —— 丛书主编
高国金 —— 著
来源:白纸书坊
以上内容由办公区教程网摘抄自中国科普网可供大家参考!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