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忙种稻”“小满前后,种瓜种豆”“谷雨前后栽地瓜,最好不要过立夏”……如今,借力新媒体东风,这些古老农谚重新在都市生活中响起。......
苜蓿常见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要点
1 蚜虫
1.1 发生规律
在整个苜蓿生育期蚜虫发生20余代,通常以雌蚜或卵在苜蓿根冠部越冬。春季苜蓿返青时成蚜开始出现,随着气温升高,虫口数量增加很快。5~6月如干旱少雨,气温偏高,蚜虫数量就会迅速上升,造成严重危害。7月雨水增加,虫量开始减少。在8月上旬出现第二个高峰。天敌有瓢虫、食蚜蝇、寄生蜂、蟹蛛、草蛉等。
1.2 防治要点
气温升高、干旱少雨季节应加强对苜蓿蚜虫病的监测。在蚜虫发生初期选用合适的药剂防治,可起到较好的效果。另外,要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进行防控。
2 蓟马
2.1 发生规律
蓟马在华北地区每年发生6~10代,以伪蛹或成虫在土壤中或枯枝落叶层越冬。从4月中下旬苜蓿返青期开始出现,虫口较低。在5月中旬虫口数急剧上升。蓟马有趋嫩习性,主要取食叶芽和花,以开花期和接近开花期的苜蓿地多发且危害严重。温暖干旱季节有利于牛角花齿蓟马发生,高温多雨对其发生不利,雨水的机械冲刷和浸泡对蓟马有较大的杀伤作用。天敌主要有小花蝽、螨类、赤眼蜂科、草蛉、蜘蛛类等。
2.2 防治要点
温暖干旱季节应加强蓟马监测。秋末或苜蓿返青前清除田间杂草和枯枝落叶,消灭虫源,可减少下一代发生数量;虫害严重时可用药剂防治;有喷灌条件的地方,可通过喷水击落蓟马,以降低群密度及后代发生数量;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进行防控,如释放捕食性天敌胡瓜钝绥螨和东亚小花蝽。
3 棉铃虫
3.1 发生规律
在华北地区棉铃虫每年发生4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棉铃虫5月下旬开始活动,6月下旬开始增多。该虫喜温喜湿,湿度对其影响更为明显,月降雨量高于100 mm,相对湿度70%以上危害严重。成虫昼伏夜出,对黑光灯趋性强,萎蔫的杨树枝条对成虫有诱集作用。
3.2 防治要点
潮湿多雨天气要加强棉铃虫监测。在棉铃虫卵期和初孵幼虫高峰期喷施药剂防治;成虫羽化时用杨枝把诱蛾、捕杀;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诱杀其他害虫设黑光灯诱杀。
4 甜菜夜蛾
4.1 发生规律
甜菜夜蛾每年发生4~5代。第1代成虫在4月底至5月初盛发,第2、3代成虫盛发期为6月初到7月底,第4、5代发生盛期在8月中旬到9月初。华北地区7~8月发生的第3、4代对苜蓿危害最重。天敌主要有寄生蜂、寄生蝇、草蛉等。
4.2 防治要点
早期发现卵或体长3~4mm的幼虫应立即采取防治措施,如刈割或喷施杀虫剂。用药时要选用作用机理存在差异的杀虫剂交替使用,且应注意保护天敌。同时应加强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应用,比如及早刈割、设置黑光灯诱杀、第一茬刈割后田间施入球孢白僵菌或苏云金杆菌等。
5 金针虫
5.1 发生规律
金针虫一般3年完成1代,以成虫和幼虫在土中越冬。在春、秋两季表土温度适宜时,金针虫上升到表土层危害,形成两个危害高峰。该虫长期生活于土壤中,取食种子,危害苜蓿地下根茎,引起植株枯死。主要有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等。
5.2 防治要点
掌握金针虫生活习性,应在幼虫春季暴食前进行防治,重点采用土壤药物处理方法。另外,草地应合理混播,合理轮作,适时灌水,均能减轻危害。
6 小地老虎
6.1 发生规律
小地老虎为迁飞性害虫,在西北地区、长城以北地区一般每年2~3代,长江以南每年4~5代。从10月到次年4月都见发生和危害,在生产上造成严重危害的均为第1代幼虫。
小地老虎幼虫自孵化后通常经历6龄(即蜕皮6次)才可结束危害,入土化蛹。1~2龄幼虫危害不十分显著;3龄后行动敏捷,有假死习性和趋光、趋化性,昼伏夜出,危害幼苗或未出土的种子,幼苗主茎硬化后改食嫩叶和叶片及生长点。5~6龄幼虫食量大增。幼虫3龄后对药剂的抵抗力显著增强。其天敌有鸦雀、蟾蜍、鼬鼠、步行虫、寄生蝇、寄生蜂等。
6.2 防治要点
一是适时深翻土壤、清除田间杂草等措施消灭虫源。二是利用其成虫对特殊气味和光的趋性,用糖醋酒诱杀剂、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其成虫,或在幼虫1代盛期选用泡桐叶、灰菜、刺儿菜等植物在夜间诱集幼虫捕杀。三是药剂防治一定要掌握在3龄以前。四是利用天敌防控。
7 根结线虫
7.1 发生规律
根结线虫的生活史要经历卵、幼虫和成虫三个时期,主要以卵、卵囊或2龄幼虫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当气温达到10℃以上时,卵就能孵化出幼虫。
根结线虫有趋水性和趋化性。田间含水量维持在50%~80%时有利于雌虫产卵。植物根系分泌物对根结线虫有很强的吸引力,所以根结线虫在土壤中的分布集中在10~30cm的土层。15~30℃是根结线虫的适宜生长繁殖温度,40℃以上高温和5℃以下低温即可抑制2龄幼虫存活和卵囊中卵孵化,雌虫不能发育完全。
7.2 防治要点
一是做好农业防控,如选择抗线虫苜蓿品种和合适的土壤,合理增施有机肥料,清除田间枯枝落叶,深翻土壤,合理轮作;二是利用土壤中一些拮抗微生物能寄生于线虫体内的特点,进行微生物防治;三是化学药剂防治。
8 根瘤象甲
8.1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多年生豆科植物土表下或枯枝落叶下越冬。成虫有假死性,一遇惊动就掉落地上。4月上旬苜蓿的被害率极高,而且随着气温的升高,取食量随之加强。初孵幼虫很快离开地面,钻入植物根瘤上,主要以根瘤为食。
8.2 防治要点
一是适时早播可使其在被害前壮苗,播种前耕地时施入磷钾肥,增加苜蓿根瘤数目,提高抗虫能力。二是掌握根瘤象甲成虫出没时间和规律,消灭成虫,减少虫源的累积。三是适时选用化学药剂喷施、拌种、拌土撒施、沟施。
9 盲蝽
9.1 发生规律
盲椿每年发生3~4代,完成一个世代约需4~6周,以卵在苜蓿地残茬中越冬。5月上中旬为孵化盛期,在5月下旬初花期前成虫开始大量出现,盛发期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至8月下旬。在苜蓿整个生育期盲椿虫态重叠,对每一茬苜蓿上都可造成危害。
9.2 防治要点
苜蓿开花达10%时刈割,可减少危害和降低若虫的羽化数量。齐地刈割可大量割去茎中的卵,减少田间虫量以及越冬虫口数量。幼虫期是最有利的防治时期,可喷施化学药剂,能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10 小结
综上述,苜蓿虫害有很多,对于不同虫害需要在认识相关规律的基础上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这样才可以确保苜蓿的生长良好。上文介绍了9种苜蓿常见虫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要点,希望可以为苜蓿种植提供借鉴。
以上内容由办公区教程网摘抄自中国科普网可供大家参考!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