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为黎川科技发展,黎川资源开发,黎川面貌改变,黎川绿水青山环境造就,发挥了积极作用。......
【智惠农民】农业强国光明谈:端牢中国人的饭碗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前提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做出重要部署,并就“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做出具体安排。进入新时代以来的这十年,粮食安全被置于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上,党中央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带领14亿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十年来,我们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发展思路,推动粮食产能再上一个千亿斤新台阶。2021年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3657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乌克兰危机、极端天气频发等不利因素,我们克服去年北方罕见秋雨秋汛、冬小麦大面积晚播、局地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应对南方局部严重高温干旱挑战,实现夏粮、早稻增产,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14亿多人口要吃饭,这是中国最大的国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经过艰苦努力,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求我们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充分认识“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的重大意义,把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作为农业强国建设的首要任务。
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进入新时代以来,全国各地按照中央部署,严格落实中央要求,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不断织密耕地保护的制度之网、法治之网。2019年8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土地管理法的决定,“永久基本农田”取代了原来的“基本农田”,永久保护理念深入人心。今年8月1日,黑土地保护法正式实施,体现了国家“依法护土”的决心,对确保粮食安全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我国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要抓手,建成了一大批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优质良田。据统计,到今年末将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稳定实现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强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从2012年的9.37亿亩增加到10.37亿亩,在占全国耕地面积54%的灌溉面积上,生产了全国75%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夯实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水利基础。自去年以来,我国汛情旱情叠加、洪涝干旱灾害频发重发。汛情发生后,全国有8135座(次)大中型水库投入拦洪运用、拦洪量2252亿立方米,12个国家蓄滞洪区投入分洪运用,减淹城镇3055个(次),减淹耕地3948万亩,避免人员转移2164万人。今年长江流域旱情发生后,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基层干部以及种粮农民迅速行动起来,各地各级农业技术人员就田间管理开展指导,调配水源、以水调温、改种补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
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如今,我国形成了以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国家级育制种基地为核心,96个制种大县和120个区域性基地为骨干的种业基地国家队,国家级基地供种保障能力提高到75%。节水小麦、优质水稻品种选育取得新突破,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保证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10年来,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不负嘱托、奋勇向前,他们深入一线、扎根基层,不断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为脱贫攻坚、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帮助广大农民挑上了“金扁担”。
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靠农业专家,也要靠广大农民。一方面,要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稳步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完善稻谷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等政策,推动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现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另一方面,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要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
需要看到,粮食问题始终是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端牢中国人的饭碗并不意味着“躲进小楼成一统”。多年来,中国在解决好自己吃饭问题的同时,致力于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半个世纪前,中国率先成功研发并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技术,解决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成为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与此同时,中国积极向亚洲、非洲、美洲等国家和地区推广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为解决全球粮食危机、保障粮食安全和减少贫困作出卓越贡献。
面对当前仍然严峻复杂的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中国将继续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农业对外开放合作,分享中国农业强国建设的经验和做法,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作出中国贡献。
作者:范松仁 系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范嘉琪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以上内容由办公区教程网摘抄自中国科普网可供大家参考!
标签: 粮食安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