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这个系列的序言所言,笔者认为世界观才是架空文学的基石。......
2024-11-11 27
本期受访者:余人,95后科幻作者,曾获2019年科普科幻青年之星一等奖、三等奖,代表作《司命》、《飞船里的流浪诗人》、《星际遇难者遗体处理风波纪实》等。
采访实录
高校科幻: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进行科幻小说创作的呢?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科幻的?
余人:大二的时候开始正式创作,至于真正接触科幻其实还是在高二,那年被大刘的《三体》给迷住了,当时我一直在想,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的故事,原来故事还可以这样写,这应该也是每个三体迷都会产生的想法吧。
高校科幻:“余人”这个笔名看上去有点别致,起这样的笔名有什么含义吗?
余人:嗯……其实没什么特别含义,为了看起来有科幻既视感。
高校科幻:您参过哪些科幻活动,这些经历对您的创作或者其他方面有什么影响吗?
余人:线下的科幻活动几乎没有参加过(所以我是一个隐形的科幻迷啦)除了今年夏天有幸参加了南京的青年之星培训,结识到一些有趣的伙伴和老师。不过之前有参加过未来局组织的线上写作营,遇到很多各行各业的小伙伴,有学生,有科研工作者,也有已经成家立业的中年大叔,大家能够因为科幻而聚到一起真是一种难得的缘分,现在我们群里依然有人每天打卡码字,对我自己来说也是继续创作的一种动力吧!
高校科幻:您最喜欢的科幻小说是什么?有没有哪部科幻作品对您的创作产生过很大影响?
余人:还是《三体》,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的世界观,或者说,这部作品为一个长年生活在阴沟里的人树立了宇宙观。
高校科幻:《飞船里的流浪诗人》作为您的科幻小说处女作发表在小科幻平台,广受读者好评,其写作过程可能不会一帆风顺吧。写作的时候遇到过什么比较大的困难吗?是如何克服的呢?
余人:写科幻确实有一定的门槛,你不能天马行空,比如我自己在写的时候就容易犯一些技术性的错误,可能是物理学上的,或者天文学上的,所以善于查阅和引用资料应该算是科幻作家的一种素质吧。
高校科幻:看您的作品文风大多叙事严谨而不失温情浪漫,您在生活中属于什么性格呢?会把自己的性格融入到创作中吗?
余人:我是属于比较闷的性格,除非有感兴趣的话题,不然大部分时候宁愿保持沉默,其实一个人静静地思考东西也挺好的,不过这种无聊的性格自然是不能融入创作的。
高校科幻:我也很喜欢流浪诗人这个元素。《飞船里的流浪诗人》中的形象在生活中有原型吗?和您自身的经历是否有很大关系?
余人:生活中没有原型,不过当时我在看一本国外的科幻作品,好像叫做《上帝之速》,讲的是一艘殖民飞船在跨越百年的飞行历史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从冬眠中醒来的主角被卷入这种变化的浪潮之中,当时这种,小人物的命运与浩瀚的时空相融合的叙事对我来说是非常新鲜和震撼的,所以看完后自己就会有创作的冲动。
高校科幻:《星际遇难者遗体处理风波纪实》这篇作品的叙事模式很有意思,而且也构架了一个全新的宇宙时代,您的灵感来源主要是哪里呢?有哪些创作心得?
余人:这篇其实是受到特德姜《审美干扰镜提案风波纪实》的启发:先提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有发生,但你不能确定将来不会发生,然后思考如何去解决它。这也是科幻的一个特点吧,站在未来去向今天提问,并试图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类似一种思想实验,其实还是很有意思的。
高校科幻:创作超短篇小说与长篇小说,哪一个对于您来说更有难度?对于想要或刚刚开始进行科幻小说创作的人有什么经验或建议可以分享?
余人:肯定是长篇,这是个体力活,跟跑马拉松差不多。对于创作新人,有个八字真言:多看多写,写就写完!然后,写完之后,试想一下,抛开你的设定,抛开你的点子,抛开你的那些长篇大论的技术性描写,你的作品真正思考了什么?
高校科幻:现在保持在一个什么样的写作节奏上?写作一般是在固定的时间段还是根据灵感即兴创作呢?如果出现拖延症或者瓶颈期会怎么办?
余人:根据灵感来吧,出现拖延症会默念八字真言,但碰到瓶颈期还真的是很难受,我通常的做法是,放下来,缓一缓,去看看大佬的作品,实在不行,把这段跳过,回头再补。
高校科幻:从何时开始有自觉意识地写作?与那时相比,您对文学的理解是否发生了变化?
余人:大二的时候,最大的变化就是,以前文学于我更多时候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但现在我明白,它就是我生活,甚至是人生的组成部分,我需要把它融入进去。
高校科幻:您关注同代人的写作吗?是否可以从中发现不同于前几代作家的群体性特征或倾向?
余人:我认识很多正在尝试科幻创作的同代人,也会留意他们的创作,比较明显的一点是,他们关注的东西更加广泛,而且内容会更加贴合当前的现实,比如科幻小说中常见的科学家的个人形象,已经逐渐从神坛走向了更真实的形象。
高校科幻:科幻、奇幻、推理等类型文学,非虚构写作以及互联网时代种种新的写作实践,是否正移动着文学的边界?在您看来,未来的文学经典可能会呈现怎样的面貌?
余人:我自己会有这种感觉,文学艺术和科技一样,肯定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举个例子,就目前的科幻创作来说,我感觉它的包容性或者说可塑性比以前更强了,你不能简单的给它划分边界,它可以跟推理悬疑结合,可以写成新闻纪实,可以讲述光年尺度下的爱情故事,甚至神话新编,历史重构,只要它遵循能够自洽的科学逻辑,其实都可以称之为科幻,新一代的青年科幻作家正在做这件事情。比如昼温的《偷走人生的少女》在神经语言学的研究基础上讲述了一个人如何去窥探他者的全部生命体验和记忆,房泽宇的《青石游梦》在细腻的民国风下讲述了穿越星际的爱情故事,双翅目在《复制时代的艺术品》中展示了3D打印技术笼罩下的新世界,建筑和艺术品从粒子层面被完美复制最终消解了真实……这些作品无论题材,角度还是所探讨的东西都很有特色,不再仅仅是我们熟悉的外星人,飞船和机器人这些科幻专属的元素,当然,未来文学经典会呈现怎样的面貌呢?这么大的问题交给未来去回答吧,我们做好现在就行了。
高校科幻:文学之外的其他艺术形式,如音乐、绘画、戏剧、影视等,对你的写作有何影响?
余人:我自己喜欢一般听音乐一边写作,最好是跟主题相关的,这样特带感!
高校科幻:最后有什么特别想说的话?
余人:大家少水群,多码字。
(完)
以上内容由办公区教程网摘抄自中国科普网可供大家参考!
标签:
相关文章
2060年,此时我已经是知天命的年纪了。 在54岁的生日上,我收到一封特殊的邮件:16岁的我写给54岁的我的来信,这是由于这当时有个软件,可以设置送信日期,只要个人信息没变,都会在设置的这一天送达。......
2024-11-10 218 新能源
“嘀、嘀,7:20到了,今天是碳中和的第一天,主人。” 随着智慧闹钟的响起,我睁开了朦胧的双眼,望向天花板,说道:“打开智慧面板。......
2024-11-10 329 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