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这个系列的序言所言,笔者认为世界观才是架空文学的基石。......
2024-11-11 27
编辑:康 艳 审核:杨鹏斌
(银川唐徕回民中学 2021级 王佳宇)
“呲——”在朦胧中我的耳旁响起了一阵刺耳的声音,紧接着便是一股寒意袭来,我想挣扎起身,却发现自己一点力气都使不上来,只好缓缓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浩瀚的星空,面前有成千上万的星光在朝我闪烁。
“您醒了?老板。”的耳边传来了熟悉的声音,紧接着,面前又凭空出现了一个我熟悉的面庞。
“小贾,是你?我这是怎么了?”“您忘记了吗?您刚刚正在冬眠。”
冬眠?我立马想起了我醒来之前的事情:大学毕业后,我创立一个小食品公司,随后公司生意越来越红火,公司规模越来越大我也渐渐变得富有起来;可没想到,我遭到了竞争对手的仇恨,他使我染上了一种专门针对我的基因病毒,医生们束手无策,为了活命,我不得不以身试险,参加了名叫“人类冬眠计划”的秘密实验。
在随后的对话中,我了解到了我已经沉睡了三百年,地球由于太阳的引力异常和运行轨道异常,在五十多年前达到了洛希极限而解体分散,现在我正处于飞船中以百分之一光速向其他星球飞行。而小贾,是我的助手,随我一起冬眠,但在二十年前将自己的意识编写进了AI中,作为这艘飞船的驾驶员和当年冬眠的一批人一起寻找其他星系。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在的社会,也为了接手这个延续了三百年的公司,我不得不将我冬眠以后的历史了解了一遍,其中令我最感兴趣的,是人类一波三折的食物进化史。
2050年,也就是我冬眠后的十年,地球环境急剧恶化,植被大面积死亡,生物物种大面积灭绝,地球表面风沙肆虐,几乎没有植被和动物能生存,但也有例外,科学家通过杂交技术和转基因培育技术使水稻、土豆、玉米等部分植物得以在温室中生长,高蛋白、低成本和生存能力强大的虫类成了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然而这条路并不怎么顺利,刚开始甚至有人在户外没有装备的情况下游行,结果是游行的人在恶劣天气下无一幸免全部遇难。同时,各国顶尖科学家组建了地下实验室,对人类仅剩不多的生物标本进行研究,以便以后人类的生存。
2075年,由于科学家过于急切的为食物增加营养和产量,导致食物味道难吃到令人难以下咽,为此科学家又研发出了电刺激餐具——通过餐具上的微型电流装置改变人的味觉,使人甚至从土豆中吃出百香果的味道!
2117年,科学家通过生物标本的研究,将人工合成动物肌肉细胞放入培育液,长出肌肉般的纤维质,实现了人造肉的量产。这项研究成果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疯狂推崇,因为就算是时代改变,大部分人类对于虫子的厌恶依然没有改变,终于不用像几十年前天天吃虫子了。
2160年,依然是通过生物标本的研究,灭绝的生物重新登上了地球的舞台,科学家在研究出的动植物中挑选出了一批生存能力最强的物种,将它们作为改善地球的工具。经过数十年的“生物改造”,地球恢复了生机,人类也终于脱下了厚重的防护服,回归大自然养殖动植物了。
随着23世纪的到来,被人忽略许久的太阳此时出现了问题,世界著名的天文学家同时得出了令人震惊的结果:太阳引力在异常增大,水星已经在这种影响下解体了!但为了不造成民众恐慌,科学家将这件事作为国家机密,暗中研发令人类逃脱的飞船引擎。不知情的民众依然生活得十分快活,他们像几个世纪前一样,将美食做出了花样,据资料记载,当时人们发明出了上万种食物菜系。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在第三次纳米工业技术革命后,科学家发明出了能达到光速的百分之一的飞船,为了人类文明发展,各国组建了联合政府,统一了一种新的语言,将地球上的人冬眠,一部分和几个世纪前“人类冬眠计划”的人一起送上飞船。剩下的人则负责飞船的维护和运行,一部分人将自己的意识写进了代码,另一部分给自己身体里注射了纳米机器人,他们无需进食,因为每个机器人身上拥有核反应堆,通过一种复杂而麻烦的方式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但过去生物标本依然保存完好。就这样人类开启了一段漫长的旅程。
如今科学家研发出了强相互作用力材料(SIM)制成的探测器,探测到了上万个可能适合人类移居的星系,为此,联合政府将部分历史上贡献较大的冬眠的人唤醒共同参与星系的勘测任务。而我,作为世界最大的食品研发公司的创始人,自然就被唤醒了。
我站在窗边,吃着久违了几个世纪的面包,心中不禁感慨万千:人类的伟大,莫过于在面对未知和恐惧时的探索精神,也许人类都是在宇宙阴沟里的虫子,但总会有人仰望星空。
以上内容由办公区教程网摘抄自中国科普网可供大家参考!
相关文章
2060年,此时我已经是知天命的年纪了。 在54岁的生日上,我收到一封特殊的邮件:16岁的我写给54岁的我的来信,这是由于这当时有个软件,可以设置送信日期,只要个人信息没变,都会在设置的这一天送达。......
2024-11-10 218 新能源
“嘀、嘀,7:20到了,今天是碳中和的第一天,主人。” 随着智慧闹钟的响起,我睁开了朦胧的双眼,望向天花板,说道:“打开智慧面板。......
2024-11-10 329 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