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这个系列的序言所言,笔者认为世界观才是架空文学的基石。......
2024-11-11 27
近日,美国机智号火星无人机重新与地球团队建立了通信联系,结束了持续约两个月的失联状态。这次火星无人机有惊无险的经历表明,地球团队想要与遥远的外星球探测器保持联系,面临复杂情况。为此,航天人需要克服哪些困难?有哪些技术手段可能助他们一臂之力呢?
深空测控 聆听低语
自第一颗人造卫星冲出大气层后,航天测控需求便与日俱增。对于那些环绕着地球轨道运行的卫星来说,测控工作或许相对容易,但延伸到深空探测这一层面上,难度就大不一样了。
1958~1965年间,在太空竞赛的狂热氛围下,苏联和美国总计向月球、太阳、火星等天体发射了66个深空探测器,但仅有11个取得任务成功。它们失败的原因不一,有许多是因为当时美苏两国的深空测控能力不足,而这一点至今仍是深空探测任务面临的重要难题。
以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月球为例,虽说在宇宙尺度上,平均约38万公里的地月距离“微乎其微”,但以人类的技术水平,地月距离也并非可以轻易逾越的。以光速前进的无线电信号在理想状态下跨越地月距离需要1秒以上,而距离引发的信号衰减不容忽视。
由于探测器自带的天线和信号发射器都不可能做得很大,在尽量完善天线设备以提高收发能力的同时,有必要提高地面天线的接收能力和发射功率。形象地比喻,探测器对地球发出的信号是低声细语,而地面天线必须非常仔细地聆听来自深空的低语,然后扯着嗓子对着遥远的探测器大喊。
天问一号环绕器充当地火通信中继卫星
至于更遥远的火星任务,对探测器的测控工作更是难上加难。地球与火星的距离最远时超过4亿公里,最近时也有5000多万公里,探测器信号衰减程度比探月任务严重得多。
更麻烦的是,地球与火星有时刚好隔着太阳遥遥相对,此时地火通信直接中断。可以说,对于火星探测器的测控要求又提升了一个数量级,显著提升了火星任务难度。截至目前,人类开展了50多次火星探测任务,其中有许多探测器在前往火星的过程中不幸失联。
不难看出,解决通信问题是深空探测任务成败的重中之重。尤其是探测器造访外星球时,通信联络稳定与否,还要考虑到更复杂的大气、地形、电磁环境等复杂因素,往往不是简单地增强信号功率就能解决问题的,有必要运用一些巧妙方法。
天地协同 双管齐下
明确了深空探测任务之难,航天界认识到,要与造访外星球的探测器稳定地保持联络,必须天地双管齐下。
所谓“地”,指的是在地球表面建设完善的深空测控网络,既有陆地上高耸的测控站,也有奔波于万里大洋上的航天测量船。
在苏联时期,大大小小的测控站超过20座,累计有14艘远洋航天测量船辛勤地全球运作,这还不包括一些导弹测控基础设施。遗憾的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失去大量测控站和航天测量船,深空测控能力大幅下降。
相比之下,美国目前仍运行着全球最完善的深空测控网络。早在1958年美国宇航局成立之初,就努力统筹军民测控资源,建设独立管理和运营的深空探测任务通信系统,从而避免每个探测项目都需要单独获取和运营专门的太空通信网络。1963年,该系统正式定名为“深空探测网络”。
美国深空探测网络目前有3个深空测控中心,分别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巴斯托、西班牙马德里和澳大利亚堪培拉,各负责全球120度范围,使深空探测器始终能够联系上至少1个测控站。
纵观美苏两国的深空测控网络建设和运营,颇有值得注意之处。一方面,深空测控站不必建设很多。毕竟深空探测器向地球发送信号时,一般都能面对地球一侧,只需地球这一侧存在1个测控站,就有望接收信号。
另一方面,深空测控站的质量标准很高,即每个测控站都应该具备强大的接收和发送信号的能力。这必然要求其配备强大的高性能天线,满足大功率、高指向精度、大直径等指标。
据公开资料显示,我国为支持深空探索任务,在天津武清建设了70米单口径全可动天线,天线表面积约有10个足球场大小。在新疆喀什,我国首个深空天线组阵系统建成,4座35米口径天线协同工作,达到了等效66米口径天线的数据接收能力,促使我国的深空探测能力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至于最近这次美国火星无人机克服失联危机,则充分证明了深空通信任务中“天”的因素是何等重要。为了传递遥远的深空信息、提升信号的轨道覆盖率,天基信号中继和收发系统建设备受重视。
要知道,受限于载荷规格和发射功率,着陆、翱翔于外星球的探测器想要与地球团队通信,相对比较困难,效率也较低。与此同时,再完善的地面深空测控网络也不能确保地火直接通信始终顺畅。因此,环绕外星球运行的轨道器在不断收获科研信息的同时,如果在必要时充当中继卫星,接收到外星球漫游车等探测器发来的信号,再将信号解析、放大、转发,就能更高效地沟通地球与外星球。
目前,共有7个轨道器正在围绕火星运作,其中6个分别隶属于中美欧,可以作为地火通信联络的中继卫星。
其实,不仅轨道器可以起到通信中继作用,造访外星球的其他航天设备也会发挥奇效。今年4月26日,美国机智号火星无人机完成了第52次火星飞行,目标是拍摄火星表面图像,重新定位,帮助地球团队规划毅力号火星车未来路线。然而,火星表面撞击坑里的地貌崎岖复杂,无人机着陆后和火星车相隔一座小山,暂时失联。直到6月28日,火星车爬上山顶,成功实施通信中继,帮助无人机再次与地球团队建立起通信联系。
在不远的未来,探测器和航天员将前往更多外星球去探索,对深空通信的要求更高,需求更迫切。而随着新型材料、微电子、人工智能等技术进步,相信通信会更好地克服遥远的距离,助力深空探测再创佳绩。(作者:汤川学 把关专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副主任 江帆)
以上内容由办公区教程网摘抄自中国科普网可供大家参考!
标签: 火星无人机
相关文章
2060年,此时我已经是知天命的年纪了。 在54岁的生日上,我收到一封特殊的邮件:16岁的我写给54岁的我的来信,这是由于这当时有个软件,可以设置送信日期,只要个人信息没变,都会在设置的这一天送达。......
2024-11-10 218 新能源
“嘀、嘀,7:20到了,今天是碳中和的第一天,主人。” 随着智慧闹钟的响起,我睁开了朦胧的双眼,望向天花板,说道:“打开智慧面板。......
2024-11-10 329 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