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这个系列的序言所言,笔者认为世界观才是架空文学的基石。......
2024-11-11 27
科普时报记者 史诗
《流浪地球2》是一部“赢麻了”的硬科幻电影,观众在影片中感受到了“中国创造”的科技之美。
可控核聚变、太空电梯、行星发动机、量子计算机、地下城,国家队企业团建式“认领”科幻电影“任务”,让“大国重器”与科幻作品碰撞出火花。
对于科幻作者来说,该如何在前沿研究里寻找灵感?对一线科研工作者来说,又该如何从科幻作品中得到启发?
“我们和一些大型企事业单位合作,帮创作者敲开一些平时紧闭的大门,让他们走进去亲身体验,并和科研人员深度交流。”这是姬少亭和她的未来事务管理局正在做的事。
10月18日,在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科幻与大国重器:在前沿研究里找到科幻灵感”主题论坛上,未来事务管理局创始人姬少亭说:“科技是科幻的底气,托起了中国科幻题材的想象力。我们要让中国的科幻创作者看见真正的中国创新力。”
科技赋予科幻一种超能力
过去一年,中国航天在通往星辰大海的路上步履不停。“科幻作家走进中国空间站”活动提供了一个契机,让科幻创作者走进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与航天工作者近距离交流。
“那是一间像玻璃盒子的办公室,中国空间站每个角落尽收眼底。”有效载荷运控大厅让科幻作家江波印象深刻。
“筑梦星空展厅,再现了各个时期人类航天科技的突破;神舟飞天、天宫揽胜、天和遨游星辰交互场景,展示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历程;空间站舱体模型内,一个个交互科学实验柜,让我领略到了国家太空实验室的魅力。”回忆起这段经历,江波颇为激动。
后来,11位科幻作家在探访了中国空间站后,出版了一本名为《造访星辰》的科幻作品集,写出了11个奔赴星海的科幻故事,寄托着人们对“后空间站时代”的遥想。其中,江波的《命悬一线》出现在2023年雨果奖的入围名单中。
茫茫宇宙,国际空间站突然失火,面对宇航员们的求救,中国航天员从天宫施以援手,靠着一条纳米救生绳,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太空营救。这是《命悬一线》的主要剧情,其创作灵感正是来源于江波参观中国空间站等比例模型的契机。
“得知2024年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空间站将成为人类唯一在轨运营的空间站,就有了这个故事。”江波说。
科幻作家万象峰年也参加了那次采风。如果说江波的作品有种酣畅淋漓的感觉,那万象峰年《湖风吹过广寒月》的字里行间,则静谧诗意如童话。
“我们现在要想看到太空舰队可能要百年之后了。”万象峰年相信科幻小说有一种超能力,它能把未来迅速拉近。“看科幻的乐趣已经变成看站在明天给后天世界的预言。”
我们需要“未来进行时”科幻
“科幻给科技注入想象力,科技给科幻创作者新的想象空间。” 科幻作家韩松回忆,有一回,他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测发大厅观看了一场发射。当发射成功的刹那,一群青年航天人长久的狂欢深深打动了他。“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未来,看到未来将被谁创造。”
还有一次,韩松来到贵州平塘县克度镇的闻名遐迩的大窝凼处,了解中国天眼遥观万里波的故事。“很多‘大国重器’建在比较偏远的地区,和科学故事一样珍贵的还有当地的风土人情,这些也需要科幻创作者呈现出来。”
于是,就有了《大国重器》。这部科幻作品集以一种多元、立体的方式塑造着中国的科技工作者。13篇小说的创作灵感同样来源于科幻创作者们探访国家电投、中核集团、国家电网、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等央企。
中国航天已经发达到可以轻松送一群孩子去月球参加夏令营?托卡马克核聚变的高温熔炉里,竟进化出了一支与人类迥异的智慧文明?当中国人的能源工程遍布非洲,冒险者在这块古老的大陆会经历怎样的新冒险……未来技术幻想跃然纸上。
韩松还提到最近大热的冷湖小镇。“一个个天文台拔地而起,层层叠叠,给我巨大的科幻感,让我意识到未来正在身边发生。”韩松说,这刺激他去写中国本土的科幻,因为中国人正在创造未来。
正如万象峰年所言,现实中隐藏着未来的许多侧面,希望我们塑造的未来也会改变现实的许多侧面。
以上内容由办公区教程网摘抄自中国科普网可供大家参考!
相关文章
2060年,此时我已经是知天命的年纪了。 在54岁的生日上,我收到一封特殊的邮件:16岁的我写给54岁的我的来信,这是由于这当时有个软件,可以设置送信日期,只要个人信息没变,都会在设置的这一天送达。......
2024-11-10 218 新能源
“嘀、嘀,7:20到了,今天是碳中和的第一天,主人。” 随着智慧闹钟的响起,我睁开了朦胧的双眼,望向天花板,说道:“打开智慧面板。......
2024-11-10 329 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