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天文学家李锐......
2022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张驰:探索中国下一代商用飞机
在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科协等部门组织的遴选活动中,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等10名同志当选2022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并将作为2022年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候选人向中国科协推荐。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最美科技工作者的感人事迹,体悟他们身上的“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作、育人”科学家精神。
中国商飞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张驰,打造“灵雀”系列验证机,将航空梦载体从纸飞机变成了中国的大飞机>>
撰文/记者 赵玲 图文编辑/陈永杰
新媒体编辑/吕冰心
“张驰,快,哈一口气,看看你的纸飞机能飞多远?”童年的纸飞机承载着孩子们对于飞行的向往,随着纸飞机越飞越远,孩子们的欢笑声也越来越大。从一架小小的纸飞机开始的航空梦想就这样萌芽了。
光阴荏苒,当年折纸飞机的小男孩张驰长大了,他成为了中国商飞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项目预研总师、高级工程师,打造“灵雀”系列验证机,将航空梦载体从纸飞机变成了中国的大飞机。前不久,在北京市委宣传部、市科协等部门组织开展的遴选活动中,张驰当选2022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
“灵雀”自“梦幻”中诞生
从小,张驰就是个航空迷,最喜欢往田埂上一坐,观察蜻蜓飞行时翅膀的扇动轨迹。留学英国时,他学的专业也与航空有关,还考取了飞机驾驶执照,自称是少部分“又会设计飞机又会开飞机的人”。
2011年,张驰怀着“想做中国自己的飞机”的念头回国,加入中国商飞北研中心,做好“大展拳脚”的准备。但是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发现,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落差,“更多时候不是在设计飞机,而是在写报告,做各种论证,通过计算、分析的方式得出解决方案,就好像是在纸上造飞机。”张驰说,对方案的真实性,自己心里也有问号,“未来并不只是要被看得清楚,更要动手创造出来。”
▲张驰的梦想就是做中国自己的飞机 (供图/张驰)
“既然真正的飞机暂时无法设计,那么能否把我们的论证概念,按照飞机比例缩小下来,再用无人机的技术进行试飞,来探索它的操纵性和稳定性?”这样想着,张驰在内网上发了一条“英雄帖”:“你是骨灰级的航空爱好者吗?你想造一架自己的飞机吗?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那就加入我们吧!”
这个帖子很快得到各部门青年响应。经过筛选,最终留下7名核心成员,一同成立了“梦幻工作室”,目标是用“小飞机”验证“大飞机”的前沿航空技术。他们将团队自研的缩比验证机取名为“灵雀”,希望它能够灵动飘逸,且“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但是,“灵雀”项目的起步并不顺畅。因为他们是用业余时间来参与,原则上不能占用工作时间。所以张驰必须在不耽误本职工作进度的情况下,利用休息时间投入到“灵雀”项目中。且项目前期经费投入很少,只有不到30万元,“但我们充满干劲儿,我坚信未来是要靠实干去创造的。”张驰说道。
经过11个月、4500多个工时的攻坚,2013年11月18日,“灵雀A”验证机成功首飞。张驰回忆道:“其实‘灵雀A’很小,直径只有2.4米,但是它给我们打开了新的天地。”
创新就要不惧失败
2015年,内蒙古试验场,一架由梦幻工作室团队花费两年心血研制的验证机刚起飞就失速失控后坠毁,团队成员在沙漠上将飞机的残骸一片一片全部捡了回来,并认真分析原因。他们没有想过放弃,坚持在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站起来,两年后,飞机重新被制造出来,并成功实现首飞。
▲张驰(前排左二)和梦幻工作室成员与“灵雀B”验证机(供图/张驰)
它就是“灵雀B”,主要验证气动控制技术。而团队还有许许多多想要验证的新技术,如无人驾驶、3D打印等。“灵雀C”验证机的研发初衷是为了降低试飞员的风险,重点探索无人机驾驶技术,采用常规构型小型长航时无人机承担机载系统飞行验证任务。
在研发“灵雀D”验证机时,团队用到了3D打印技术,“为了成功打印出这架验证机,我们推翻设计方案4次。”张驰说,最先面临的困难是没有匹配飞机尺寸的3D打印机,为此,团队在机型的设计上花了很多心思,给飞机合理“分块”,再进行打印,同时通过反复进行强度测试、不断改进飞机结构来解决变形等问题。
2018年7月8日,国内首架全3D打印的混合翼身融合(HWB)验证机“灵雀D验证机——信天翁”成功首飞。
随后,团队将目光投向氢燃料电池。2019年1月7日,“灵雀H”新能源验证机在郑州上街机场成功首飞,标志着中国商飞新能源飞机技术研究与探索进入了新阶段。
从“灵雀A”到“灵雀H”,每一款“灵雀”机型的成功背后,团队都经历了数不清的失败。“我们在研发过程中,摔掉了大量验证机。”但张驰从不气馁。在他看来,验证机的使命是寻找验证飞行的边界,“既然是在探索边界,那么即使试验机被毁掉,也会留下宝贵的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认真分析数据,再次试错。”
张驰认为,创新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如果做一件事之前就知道能成功,那就不算是创新。所以他很庆幸团队从未放弃,哪怕曾经受过“非议”,被认为是一群“玩航模的”,甚至被老专家语重心长地“奉劝”:“小伙子不要误入歧途啊”,但幸好他们坚持下来了。由于“灵雀H”型号对氢燃料电池的探索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张驰转任北研中心新能源飞机项目预研总师,主要任务是打造中国商用飞机的“X飞机”,验证新构型、新能源、超音速和智能化等未来商用飞机技术发展方向,为中国下一代商用飞机进行最前沿的探索。
航空要从娃娃抓起
或许是因为自己从小喜欢航空,所以张驰坚信“航空要从娃娃抓起”。为了激发更多孩子的梦想,他经常参加航空科普活动,“客串”航空专业顾问、校外指导教师。
在2018年举行的“2050”活动(指的是“年轻人因科技而团聚”的非营利活动,由杭州市云栖科技创新基金会与志愿者共同发起)上,7名来自北师大二附中航模社的孩子制作了一个巨大的“纸飞机”在会场飞行3圈后稳稳回落,引来观众们的惊叹。张驰正是这支年轻团队的航空专业顾问和校外指导教师。
张驰回忆,起初主办方担心安全,不允许飞行展示。在多方沟通之后,主办方让了步,称“只要连续30圈试飞不出现问题,就允许展示飞行”。于是孩子们带着这架2.4米长的航模飞机,一点点调整飞机的重心和内部强度,试验飞机飞行之中遇到的转弯等问题,经过5个月更新迭代、近3000圈反复飞行打磨,才终于通过考核,得以展示飞行。后来,团队中有3名学生都学习了航空相关的专业。
▲张驰担任北京2022冬奥会火炬手(供图/张驰)
“只要你们敢想,我就想办法为你们创造实现梦想的机会。”这是张驰的承诺,而他自己也有个小小的“梦想”。他希望某一天来中国商飞应聘的人可以跟他说:“我是听了您的航空课,才对这个方向有了兴趣。”2019年,他的这个目标实现了—他收到了一位年轻人的简历,面试时,这位年轻人点名要加入梦幻工作室。原来,他在大三时上过张驰的一节课,“虽然只有一面之缘,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毕业时我就立志要加入您的团队。”
在张驰的人生“航线”上,梦想占据了主要的地位。打造中国商用飞机的“X飞机”,尝试在未来的航空运行体系中以电驱动的方式飞行,这是张驰现在的研究方向,也是一个充满了未知和困难的赛道,但他坚信,只要心怀梦想,必将一往无前。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北科传媒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以上内容由办公区教程网摘抄自中国科普网可供大家参考!
标签: 张驰
相关文章